邓州网讯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但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一个人前行的脚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并且肩负着做老人的知心朋友和心理辅导员,这些琐碎的生活,并没有让刘兰兰感到厌倦,反而更加执著前行,她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呵护和温暖着老人的心房;用自己独有的情和爱成为老人贴心的“小棉袄”。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子,我老了也需要别人照顾。孝敬老人是一辈看一辈的,我现在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我的孩子也会孝敬我。”炎热的夏日,在市“孝心儿女”称号获得者刘兰兰家里,朴素无华的她说出了这样一段朴实的话语。
刘兰兰,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是一位地道的80后年轻妈妈,就职于市审计局。别看年龄不大,但她有着同龄人难能可贵的勤劳和沉稳。
无微不至照顾老人
2014年5月,刘兰兰的母亲癌症恶化去世。母亲生前是一个操持家务的好手,性格比较要强,父亲忙于工作,家里大小事务全是母亲一人操持。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神情落寞,郁郁寡欢,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看着一蹶不振的父亲,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刘兰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和丈夫商议之后,一家三口搬回娘家,和父亲住在一起。
刘兰兰开始了自己的行动计划。清晨早早起床,给父亲换上干净的衣服,给他做他爱吃的饭菜,下班陪他出去遛弯……贴心安抚,用心照料,细心关注父亲的一举一动。几个月后,父亲笑容渐渐多了起来,话也多了起来。爱好写诗的他,不仅加入了老年诗作团队,而且还在附近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周末,约几个退休在家的战友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节假日,刘兰兰总是提前订好火车票,一家三口陪父亲出去旅游……
就这样,父亲的心胸逐渐开阔了,开始了新的生活:写诗,旅行,摄影,交友,育孙,安享夕阳晚晴,生活安逸平和,每一天都过得很愉悦。
谈起这么多年的辛苦,刘兰兰只是笑了笑:“这是我的责任,他对我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孝顺他,也是我应尽的义务。”
言传身教教育后人
刘兰兰的儿子今年6岁,上幼儿园大班。刘兰兰对父亲的孝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都看在眼里,妈妈是他心中的榜样。所以,当刘兰兰把年近90岁的祖母接回家里来时,小家伙特别喜欢和老祖母聊天,还学着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于刘兰兰来说,从小独生女的她,自小家境不错,生活优越,如今要照顾祖母、父亲,还有自己一家三口,白天还要上班,确实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重担。清晨她早起做好精致的早餐;中午下班就抓紧买菜回家,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饭后推着轮椅带祖母下楼呼吸新鲜空气。晚上分别给祖母和父亲端去洗脚水,帮他们一个一个洗脚;夜深才结束一天的辛劳,上床休息。在她看来,祖母与自己血浓于水,她有代父尽孝的义务,而且自己还很年轻,多付出一点,是理所应当,只要老人们健康、快乐,做什么都值得。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亲密而和睦,成为社区街坊的佳话。面对赞美,她只有淡淡的一句话:孝顺是一辈看一辈的事,我孝顺老人是为了以后得到儿女们的孝顺。再说,家有一老,赛过一宝。每天回到家,看到祖母和父亲,我才能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
将“孝心”化为“孝行”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刘兰兰,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美德的存在。
“孝顺的人工作也能干好。” 这是单位领导对刘兰兰的评价。在工作上,她尽职尽责,因为审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她以顽强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天加班加点,竭力履行好审计职责。在生活中,因身在检察院的丈夫工作非常繁忙,她承担了全部的家庭事务,接送孩子,辅导教育,吃喝拉撒,几乎都由她一人负责。
如今,一家人相亲相爱,敬老爱幼,快乐相处,邻里团结和睦,她以自己平凡和执着的付出影响和感染着周边的人。提起刘兰兰,大家都会说她是个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干部。她的行动让很多人记住了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用自己脆弱的肩膀撑起明媚的天空。
“生活中我们往往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父母的需求,便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其实,父母需要情感上的关怀,期盼身边有人陪伴。孝敬父母的时光不能重来,别让孝心迟到了!及早关心亲人,陪伴父母,以实际行动去爱他们,是我们做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采访结束,刘兰兰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