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因坚守而伟大 因伟大而永恒――记我市“优秀母亲”称号获得者李士菊

2016-05-26 10:23:09 作者:唐书晓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她以柔弱的双肩,强力支撑频临倒塌的屋檐;她用心,把“母爱”大写了13年;她用自强坚韧撑起了母爱最温暖的蓝天。她就是湍河街道办事处李庄居委会的李士菊。

    李士菊的独生子是个植物人,儿媳离家出走,未成年的孙子需要上学,丈夫又是三级残废。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13年来她拖着疾病缠身的身体,陪护病榻上的植物人儿子,用食管喂茶喂饭、打针输液、擦屎端尿,用伟大的母爱把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儿子挽救过来,使一个卧床13年的植物人奇迹般的恢复了语言。

    遭厄运

    2003年初,李士菊23岁的儿子丁心涛和妻子留下7个月的幼子,去大连建筑工地打工。一天晚上收工时,他突然感到头晕,妻子和工友们赶紧叫来急救车把他送往锦州市医院进行救治,经检查初诊为脑溢血。经过两个多月的住院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无奈只得回乡治疗。经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为脊椎出血,医生推荐到武汉军区医院。当时正值非典肆虐,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武汉军区医院,病检后当即安排手术,仅手术费就需要3万元。这对于只带5000元的病人家属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守在家中照看孙子的李士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波借钱。

    “行得春风有秋雨”。平时李士菊在村里乐于助人,在乡邻们眼里她是一位难得的贤妻良母,所以乡邻们听说她的儿子救命急需用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仅一天时间,乡邻们就凑齐了3万元。手术从上午8点开始一直做到下午4点才结束。在监护室观察15天,才脱离危险。这15天,全家人在煎熬中度过分分秒秒,生怕有个三长两短。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大家才放下焦虑的心。

    经过3个月的艰难治疗,虽然保住儿子的命,但他却成了一个只会呼吸不能动弹的植物人。

    挺起胸

    “幸福的家庭彼此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李士菊一岁时,父母离异,她和妹妹跟随母亲生活。因生活所迫,母亲嫁给一个失去手指的残疾人。为了一家4口人的生计,她13岁就肩负起生活的重担。她识文断字、知书达理,但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妹妹完成学业,她到26岁才与一个因公致残的村民结婚。在农村,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丈夫三级残废已经让家庭苦不堪言,如今又加上一个一级残废的儿子和一个未成年的孙子。这对于整个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全家的生活担子全压在她一个人肩上,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看到已成植物人的儿子,作为婆母她将心比心劝说儿媳离开这个不幸的家庭……

    有好报

    13年来,她和老伴轮流守护在儿子身边,给儿子喂饭、洗头、理发、擦屎、端尿。她还学会了打针和输液。闷热的夏天,她买来冰块放在儿子床头。每天给儿子翻身,以免他患褥疮。儿子大便时,她及时处理干净,不让屋内有一点臭味。一位医生感慨地说:“我去过多少个病人家中,很少有你们家这样干净的卫生。”

    目前,病榻上的丁心涛精神状态良好,已由原来只能呼吸的植物人恢复了语言:“感谢妈妈!没有妈妈这十几年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我可能早就不在了,谢谢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些年来,为给儿子治病,家里已花去医疗费20多万元,这对一个贫困的4口之家来说,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如今在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都住上二层以上的楼房,她们家住的仍是土瓦房,但在李士菊看来,一家人的爱是任何高楼大厦都不能相比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的辛苦付出,感动了乡邻和社会上的热心人。乡村两级给她们家办理了农村低保。本村的王玉太和李明栋为她送来2000元。新苗幼儿园园长刘怀娥自愿担当起她孙子丁大旗的代理妈妈,每年给孩子购买衣服、学习用品,并资助1000元的费用。市电业局的裴雄飞每年也资助300元。每年春节,市环卫局都要给他们送来大米和食用油……

    在采访结束时,李士菊老人欣慰地说:“虽然我的儿子身体有残废,可他和孙子是我的希望,我要把孙子培养成人。这孩子现在非常懂事,在校学习用功,回到家里能帮助我照顾他的父亲,对热心人的帮助知道感恩。感谢大家的帮助,我们这个家才能够度过难关,迎来幸福的明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