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岸边植绿人 安于奉献耀人生――市学雷锋研究会会长武安耀侧记

2016-05-12 09:08:13 作者:习中洋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顶着炎炎烈日,老武带着工人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朱连山山坡上,悉心浇灌新栽下的树木。到今天,他在这片山坡上已经破石修路5公里,运土造地、整修梯田1500亩,种下苗木15万株。老武知道,这离他绿化万亩荒山的梦还远着呢。

    虽然累得直喘,但看到亲手植下的桃树、杏树、桔树、樟树绿意盎然,生机蓬勃,就像看着怀中婴儿成长的母亲,老武抹着满头汗珠,一脸憧憬地笑了。

    老武名叫武安耀,市商业总公司退休职工,今年65岁。多年来,老武在商海摸爬滚打,1999年因企业困难,下岗自谋职业,创办了河南省人和拍卖公司,将其经营得风生水起。本该安享晚年的他,近年来却迷上了种树。

    2013年,老武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岸边的朱连山附近转悠,看到这里一片山坡有些荒芜,恰逢山雨,坡上泥沙滑下,流入丹江水库,这成了老武的一块心病。回到家,他一晚上睡不好觉,心想:那可是南水北调沿线和北京人民喝的丹江水啊,我能为净化丹江水做点啥呢?第二天,老武决定,承包这片荒山,上山造林。老武很快付诸行动,联系当地村委和有关部门,办理了山坡承包手续,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300万元,招工人,买苗木。他带着家人、友人,风餐露宿在山野里,一铁镐一铁镐地刨、一筐土一筐土地运,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一棵苗木一棵苗木地种。60多岁的人,硬是和年轻人同吃同干,胳膊上的皮蜕了生、生了蜕,手上的血泡生了破、破了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批200亩苗木种下了。但到了夏季,浇水成了大问题,新栽的苗木一颗颗地枯萎,老武愁得夜不能寐,茶饭不思。要想解决浇水问题,得引水上山。可家中积蓄已用得差不多了。钱从哪里来?老武舍下了老脸面,走亲戚、串朋友,多方游说,多方筹借,又凑了近百万元,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凿,一根管子一根管子地拉,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把水引到了山上,解决了浇水难题。水的问题解决了,种树的速度就加快了,几年下来,这片原本有些荒凉的山坡,初步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赏雪的优美景色。

    看着苗木迎风招展,抽枝吐芽开花,老武眼前总浮现出硕果盈枝、游人如织的喜人景象,常常忘记劳累,沉浸在花香中,心花怒放。但家里人却不大愿意了,常劝老武收手。为啥?因为家中积蓄全投到山坡上不说,还欠了亲友一屁股债,且老武及家人多次被山石荆棘划伤。安安稳稳享清福有啥不好,为啥要到那荒山野岭又糟钱又受罪?太多的人不明白老武的选择。面对家人的埋怨,村人的不解,老武说:“日子紧点儿苦点儿没啥,既绿化了荒山,美化了生态,净化了丹水,又愉悦了自己的身心,再过三年两载林木结果,将会带富一方百姓。这一举多得的事儿,多好!花点钱受点累,值了!”

    其实,为美化生态,老武从早几年就开始行动了。自2008年起,他就陆续捐资30万元,为村里修路700米,绿化村路6条,植树2万株,并整修下水道、村广场;2012年,他看到家乡张村程营村边的河岸被水冲刷、坍塌,又筹资80余万元,在岸边种植栾树、石楠、月季、樟树等;同年,主动承接村子附近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绿化工程,垫资近300万,绿化河堤3公里700余亩,使家乡的得子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段成为当地一景。

    老武不光绿化山川,修筑村路,更净化心灵,修筑心路。老武生于1951年,1970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个火热的时代影响着他,家庭的教育熏陶着他,从他读书,到当工人、干部,再后来下岗自谋职业,从一个农村娃到成功的企业家,不管人生道路如何坎坷,身份如何变换,他都不忘扶贫助困。有几件事在周围人眼里,可是“菩萨做的事”,但在老武眼里,那“都不值得说”:1964年,学生时代的武安耀被评为邓县(现今的邓州市)学雷锋标兵;1978年,武安耀回村筹办婚礼,听说村里修桥、建窑资金紧缺,就把准备建房的20000多块砖,无私地捐献出来;1989年,为帮家乡村民致富,他先后三次为村里贷款5万元,支持村委考察引进桑蚕种植与旱稻种植技术,帮助村民植桑养蚕、种植旱稻脱贫致富,使村里收入大幅增加;1991年,他响应团中央捐助希望工程的号召,承诺全力支持广西壮族失学女孩蒙敏学完成学业,一诺千金,从1991年到2006年蒙敏学中师毕业,老武共赞助蒙敏学7万余元;2008年,老武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捐款5万元;2013年,为支持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建设发展,老武投入资金22万元,创办了邓州市学雷锋研究会,出资编辑会刊、创办网站,为“雷锋爱心艺术团”购置音响设备、演出服装;同年,他出资30万元,为市内一困难企业67位下岗职工补交了拖欠多年的养老金;多年来,他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事业代还贷款近50万元……这些,也只是他“不值得说”的事情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事,村人记着、受助人记着,可他却记不起来了。据粗略统计,数十年来,他先后为村民脱贫致富、建校筑路、资助贫困学子、捐款赈灾累计出资达200多万元。

    武安耀,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把自己的全部积累都奉献在了山川绿化、帮贫助困上,五十年如一日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善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以对“善”的不懈追求甘于奉献升华人生,以对“善”的执著守望照亮了自己,照耀了别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