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进行时――穰东镇爱心粥铺服务群众侧记

2016-04-21 09:53:35 作者:孙光旭 王燕冰 王元明 来源:
分享到:

    温暖的早晨

    4月16日早上4:30分,春寒料峭,人们尚在梦中,可在穰东镇“爱心粥铺”的厨房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志愿者张秀英等人正紧张地忙碌着:淘米、熬粥、洗菜、炒菜……

    早晨6点,太阳笑开了脸。三三两两的环卫工人和建筑工人拿着工具来了、腿脚不便的老人坐着轮椅来了、留守儿童背着书包来了……

    “今天早上供应绿豆稀饭、青菜豆腐,管吃饱!”盛饭的志愿者笑呵呵地说道。

    据记者统计,当天早晨在爱心粥铺里就餐的有120人左右。

    穰东镇爱心粥铺,成立于今年3月26日,是我市第4家爱心粥铺。

    据了解,我市爱心粥铺的发起人和创办人是邓州市民杨改琴、周乐忠等人。第一家“爱心粥铺”开始试营业在2010年9月19日。穰东爱心粥铺的营业还得到了市民胡小乙、程少军、徐本霞等人的帮助。

    杨改琴等人2010年前开始做慈善活动:做“代理妈妈”,救助贫困儿童;到光荣院、敬老院看望老人;收养孤儿,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为贫困家庭捐助衣物、米、面、油…… 在做慈善过程中,杨改琴等人发现有一些老人没吃的、没盖的,无人照应;有些孤儿无人照看;一些讨饭的吃霉烂变质的食物。他们还了解到一些环卫工人因家境贫困,为了省钱,舍不得到食堂吃饭,早饭常常是吃馒头、喝开水。为了方便困难群体就餐,大家决定设立“爱心粥铺”,为一些不方便的老人、留守儿童等提供免费的早餐。

    志愿者的一天

    穰东镇爱心粥铺的爱心人士张秀英,服务完大家吃完早餐后,开始麻利地收集碗筷,在锅碗瓢盆清脆的交响乐中,她把餐厅和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时已是早晨7点多了。

    上午的工作主要是发面蒸馍。张秀英一边手脚不停地和面、揉馍,一边对记者说:“我从邓州城里搬来住在穰东,主要是负责这里的爱心粥铺,在三年前开始做慈善,当时在南阳的时侯帮助‘爱心粥铺’蒸了四个月的馒头。”

    “您的家人支持吗?”记者问道。

    “支持呀,我儿子在杭州打工,女儿在北京。我告诉他们,居然还有这么多可怜人,他们生活要求并不高,一碗粥一个馒头就行。他们说,这是好事,只要我高兴,就做下去。这不,一做就做上瘾了,我现在每天忙着,很充实,很快乐。”

    下午,张秀英还需要蒸馍和择洗青菜。晚上她还要熬一两个钟头,准备第二天的早餐。

    从早晨开始做粥、炒菜、蒸馒头,整个一天的忙碌中,她还不断地接待来粥铺捐钱捐物的爱心人士。

    十元钱的爱心

    在穰东镇爱心粥铺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小黑板,工工整整的粉笔字写着:张应奇一家施粥2000元、王旭全家施粥1000元、张富蕊全家捐500斤面粉……

    记者在另一个记录本上看到:大米、小米、玉米糁、绿豆、包菜、豆芽、豆腐、金龙鱼油 ……志愿者捐助不同的生活物品表达着同样的心意。一点一滴,分明是一颗颗充满善意、传递温暖的滚烫的心。

    记者留意到,记录本上有一笔账目很醒目:雷云强雷云健小朋友捐助款:十元,2016年3月30日。

    张秀英笑着说:“十元钱不多,也是一份心意。”

    “这俩娃儿把自己的零花钱拿过来啦,小哥俩来的时候可高兴了,还说回家了叫父母再捐点。”张秀英翻着记录本,每一家捐赠的每一钱物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她说:“这是大家的心意,不管多少,我都认真对待。我们都做好记录。东西不多,体现出大家的爱心。我们同时也做好支出记录,也好给大家伙儿有个交待。”

    夕阳西下,记者挥手离去。但爱心粥铺墙上的标语却留在了记者心里:“邓州爱心协会――大爱无疆善行济世”、 “携手慈善 共创和谐,传递爱心 传递温暖”!一碗爱心粥温暖一群人,在邓州,在穰东,这种爱心的传递一直在进行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