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日前,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实现生产总值78.5亿元,同比增长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和0.8个百分点,居直管县第3位。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严峻复杂、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形势下,我市紧紧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直管县中处于中游靠前位次,国民经济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主要指标排位靠前。规上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9.1%,高于全国、全省3.3和1.4个百分点,居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6亿元,增长12.1%,高于全国、全省1.8和0.6个百分点,居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居第4位。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随着国家转型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市紧抓发展机遇,顺应市场变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业发展引领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优化,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分别高于GDP及第二产业增速4.7和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占GDP比重达38.2%,较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近几年,我市多数骨干企业在市场倒逼之下,向内使劲,危中求机,加大技改力度,引进先进工艺设备,淘汰落后产能,研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利润空间扩大,产销和效益有所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也在逐步加快。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前几年的3家发展到6家。1-3月,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28.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5%,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业,特色种植、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各类农业合作社达1000余家;规模养猪厂1300余家,存栏达110多万头;千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达20余家,百亩以上的达2000余家;有机认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6-7万亩。
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随着消费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消费市场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消费供给改革逐步深入。部分商家根据消费需求转变经营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多策并举激发消费热情,刺激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品质、形态、方式及行为正在逐步转变。由温饱型向小康型,中低端向中高端,物质型向服务型,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从众模仿型向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特别是近几年汽车消费持续升温,销售量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现代服务业、高成长性制造业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现代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59.4%,增速比全市投资增速快45.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7%,较去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增长98.1%,比全部投资快84.6个百分点,占比为24.8%,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
国家宏观战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凯达汽车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蒙华铁路、郑万高铁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为中联水泥、中宇钢构等建材企业拓宽了产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