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建言献策: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邓州新发展

2016-01-22 09:39:54 作者:刘建川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升华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如何定位和思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就我市而言,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一是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有关部委在政策实施、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这将对我市“十三五”乃至长远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二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机遇。国家将不断加大对粮食核心主产区的支持力度。三是省直管县(市)机遇。我市作为省直管县(市),在发展规划、项目直报、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优先权。四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邓州处于中原经济区和沿江汽车工业带的融合区域,将极大拓展我市的发展空间。五是产业转移机遇。沿海产业加速转移,我市劳动力、农产品资源丰富,承接产业转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机遇是流动的财富,稍纵即逝。抓住和用好这些机遇,邓州就能发挥后发优势,提高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打好渠首牌,围绕“水”字做文章。邓州境内河流密布,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有湍河、赵河、严陵河、刁河、排子河5条主要河道自西而东流贯全境。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邓州6亿立方水。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南水北调“水”的规划,把邓西湖、明珠湖、内城河、外城河、湍河等“两湖七河”循环水系规划纳入丹江口水库供水调蓄工程之中,真正把邓州做出灵气来。

    二要打好三角牌,围绕“路”字做文章。邓州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武汉、西安、郑州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207国道和三条省道穿境而过。郑渝高铁即将过境邓州并设站。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因此事先要把环路规划好,包括互通立交怎么做、快速通道怎么做、环城路怎么做。路不畅经济就不发展,交通就不便捷,城市就不活跃。路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窗口”,是对外开放的形象。一定要把“窗口”擦亮,尤其是要做好高铁站,包括它的前广场、后广场、左广场、右广场做什么,都要规划好,因为这是未来邓州发展的大窗口。

    三要打好中线牌,围绕“游”字做文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强化了邓州区域中心城市的枢纽功能,拓展了对外交流的空间。“游”就是旅游文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是邓州最大的优势,还有医圣游、邓氏宗亲游,太子岗游、渠首游、红色旅游等,都是很有特点的。一个地方如果做足了“游”文章,某种程度上对三产的拉动就很大,三产的承载能力就会加强。

    四要打好粮字牌,围绕“农”字做文章。邓州物产极其丰富,盛产小麦、棉花、烟草、花生等,是国家粮食、黄牛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邓州作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做大“农”文章非常重要。作为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国家将会继续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我市在项目争取上具有明显优势。我们要重点围绕“做大做强农业”开展工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是个“大金矿”,它不像工业的矿山,有枯竭、挖光的时候,农业这个“矿”是永不枯竭的。开掘农业这个“大金矿”要有新路子,就是发展农业园区,农业园区是农民致富的“聚宝盆”,要以农民增收致富为中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引领农民奔小康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五要打好高铁牌,围绕“城”字做文章。邓州作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作为全省最大的直管县(市),如何瞄准未来,做大“城”文章也非常重要。一是科学规划宜居城市。按照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南省直管十点县(市)发展目标要求,对城乡规划进行修编完善,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升规划编制水平。形成统筹协调的综合性空间规划体系,引导开发建设的方向和时序。二是创建邓东高铁新城。一座新城催生一个梦想。作为邓州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平台,邓东高铁新城是抓抢国家战略,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建设的邓州新门户,也是推进邓东区域后发崛起的重要引擎。以“邓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为发展定位,努力打造成“邓东新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