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三农短板  释放农田活力——规模化农机作业传递“十三五&am

2015-11-16 09:15:05 作者:何华伟 王智博 来源:
分享到: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即将来临,作为经济大板块、人口大群体的农业现代化应该如何发展?习主席说:“谋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吉林座谈会)”;“努力补齐短板(贵州座谈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7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州市今秋开展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在探索为“三农”发展创新服务方面找到了切入点和新路径。     金秋十月,看着政府购买服务的大型农机在自家的农田里深耕作业,裴营乡农民张龙胜说:“三十年没有深耕了,这次政府扶持资金为我们解决土地板结问题,省肥省水又能增产,好,好啊,真是好啊!”
   
    农民的连声道好是发自内心的。原因是这次政府服务三农的政策切中了要害。因为劳力转移进城务工经商的原因,30余年来大量农田由留守农村的老弱妇幼选用简易省事的方式进行粗种,就土地处理环节而言,绝大多数农户常年选择旋耕方式,活土层逐年变浅,大多在10-12公分左右,蓄水效果更是严重降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农民不断加大用肥数量,增加浇水频次,而结果是增加了投入,不增加收入,毁坏了土壤耕层结构,降低了粮食品质。
    
    随着粮食价格与国内外市场的接轨力度加大,进入2015年夏秋以来,粮价降幅之大前所未有。如何另辟蹊径,确保粮食安全,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创新三农服务内容,改变农业增长方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今秋我市选择五个乡镇(张楼、腰店、裴营、文渠、龙堰)12万亩土地公开招标具备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以深耕为核心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当邓州市穰原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农机设备在裴营乡前郑村板结的土地上驰骋作业时,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穰原农机专业合作社出动大型履带式拖拉机37台,组成五个中队分布在五个行政村,于9月26日开始作业,10月20日完成作业任务。作业期间,保养一新的深耕犁在板结的土地里被120匹马力的履带式拖拉机拽成几截,备用车“前赴后继”。为了不损坏田间道路,拖拉机由专用平板车运送到地头。为了不耽误农时,油灌车巡回在五个农机作业中队之间,拖拉机手们轮流上机,日夜工作,为了保证质量,一台车每天作业面积只有50-60亩,20天平均每台车作业1000亩上下。确保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充当政府凝聚民心的纽带是这个专业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市试点的五个乡镇不完全统计出动大型农机两百台左右,据农业专家推算仅土壤耕层结构改善一项,每亩可减少化肥投入20%,提高蓄水保墒能力一倍,节约水肥投入可达百元,而耕层结构改善因地力释放可以,增产15%以上,一减一增,一年两季,12万亩可以直接为农民减投增收4000万元以上(两季)。今年的试点示范将为“十三五”期间大面积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积累经验,仅此一项服务三农的创新举措,就可以使全市240万亩耕地每年(两季)减投增收7-10个亿。
   
    市政府办公室在调研中了解到,深耕一次可以解决数年的土壤蓄水保肥问题,如果再能像邓州市穰原专业合作社为移民村集体托管服务那样变“懒种粗种”为精细播种的话,增产节支幅度会进一步提高。
   
    今秋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给我们带来了两点启示:
   
    启示之一:切中要害,精准服务。习总书记最早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而新形势下精准扶持三农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延伸和深化。精准支农服务更契合了“八项规定”力戒空话套话的内容,契合了务实求真的要求。在创新服务三农的尝试中,有正在延续的两免一补政策,其中两免政策接轨了国际贯例,而直补政策在特定阶段的积极意义也不可小觑。但是每年数以千亿计的直补资金被平均分配入农民帐户后便更多的不再是农业发展的“水肥”,而大都成了千万农户厨房的调料。此次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切中了要害,是事半功倍的经济服务,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政治举措。
   
    启示之二:扶优扶强,壮大合作组织力量。近年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聚了有效的社会服务力量,以最经济的投入,释放出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新时期“三农”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何有效的创新扶持政策,筛选有组织能力、有坚实群众基础、有扎实农业科技知识、有坚强服务队伍的专业合作组织担当更多的服务职能,承担“三农”项目,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谋福,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