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上午,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中共党史研究》杂志主编、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任贵祥教授在学院218会议室为学院研究生作了一场题为“党史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和《中共党史研究》的用稿要求”的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任贵祥教授指出党史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是社会上、学术界尤其是党史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他结合自己多年编辑《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的工作实践梳理和归纳出了八大党史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第一、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任教授认为中共党史相对于中国通史来说,属于专门史。改革开放初期,民主革命时期党史研究掀起热潮,研究阵容庞大,空白选题颇多,研究成果较多;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到了90年代中后期,党史研究重点转向社会主义时期,而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又以新时期为重点,重点与热点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改革开放时期30多年党史是90多年党的历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任教授认为重大的现实党史事件及其形成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党史的热点问题,这是大家的基本共识。中共十八大无疑是最重大的、现实的党史事件,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诸多重大理论问题,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是目前党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第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党的历史的论述。任教授结合中共党史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论述摘编”将此分为 12个部分:1、关于党史的重要作用;2、关于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3、关于党的90多年历史;4、关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5、关于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6、关于党的领袖和党史人物;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关于中国梦;9、关于全面深化改革;10、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关于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12、关于党史工作。这些都是热点。第四、重大党史事件或领袖人物纪念日或诞辰日。党史是由无数大小时间和众多党史任务的活动组成的,其中重大的党史时间纪念日,或重要领袖人物诞辰日,自然是党史研究的热点之一。每逢这样的时刻,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内到党外,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包括纪念研讨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均作重要讲话,届时自然而然成为热点。第五、社会上及学术界关注或争论较大的社会问题。任教授指出如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而引起的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的争论;90年代中期理论界关于毛泽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是否存在民粹主义思想问题的争论等,一般说来,这类社会舆论界学术界关注高的问题往往成为党史热点问题;第六、口述历史和领导访谈。任教授解释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口述历史越来越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并有大量成果问世,主要有三类:1、领导访谈,也称“高端访谈”,即对离退休的重要领导人和现任高级领导人的访谈;2、“口述历史”,即对重大历史事件当事人、亲历者的采访;3、“追忆先辈”,即对已故、退休或在任领导人身边的子女、亲属或前辈的追忆。这方面的党史作品受众面广泛,颇受广大读者欢迎。第七、党史学理论和党史学科建设问题。任教授认为党史学科建设问题,诸如党史学科的归属问题、党史研究的指导理论、党史研究的对象问题、党史研究的方法问题、党史学史等等,应该说这是党史学科“长远建设”问题。这一方面研究内涵外延宽泛,研究难度很大,因此,目前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很少。希望大家予以关注。《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对此比较关注,不时组织策划刊发这方面文章,并为此专门开设了“理论与方法”专栏。第八、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问题。当代中国问题包括中共党史一直是国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关注地问题之一,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在世界崛起的30多年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瞩目,形成热点焦点。
在报告中,任教授还结合《中国党史研究》杂志的基本情况和用稿要求,提出了党史研究人员在撰写发表学术文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在撰写学术文章的时候,任教授认为需要秉记“四新”:第一、“选题新”,即从没研究过的题目,能填补空白的题目;或者已有一定或相当研究的题目,选择新的切入点。目前填补空白的选题确实不大好找,大量的是选取角度新的选题,每位作者在写文章时一定要寻找新的题目,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第二、“观点新”,任教授认为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好的观点是文章画龙点睛之处,但是观点新并非是简单的标新立异,学术观点应该与指导思想和立场方法紧密相连。第三、“资料新”,任教授谈到党史文章的资料,就像日常家庭生活中的粮食,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下应该注意发掘地方档案资料;注意发掘不同行业的资料;注意发掘不同类型的新资料,可以是档案、会议简报、过去的报刊、口述资料甚至是外文资料等;应该尽量利用他人较少运用或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料。如新近出版的21卷《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四、“方法新”,任教授认为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比如多学科交叉法、宏观比较法、或者是用其他学科比如民俗学政治学的方法和视角做党史研究,这样作出的学术文章往往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任教授告诫在座党史专业研究人员在发表学术文章的时候要做到:第一、投稿要扬长避短、知己知彼、量体裁衣。对于广大党史作者来说,大体是两种类型,即“大家”和“专家”,“大家”是凤毛麟角,多数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作者对自己要有明确的定位,“大家”、“专家”不能篡位。第二、了解投稿刊物的性质和定位,即注意分清学术性还是通俗性刊物;注意分清专业性刊物还是综合性刊物;注意区别全国性刊物还是地方刊物。第三、要注意相关学术刊物的用稿范围和重点,不要盲目投稿,要了解投稿刊物的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第四、注意与投稿刊物编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要盲目投稿,作者把想写的文章及内容观点与编辑沟通交流,可以减少盲目性,如此撰写的文章被刊物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要切记不能庸俗化,要有严谨的学风,抵制和反对学术不正之风,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作为党史研究人员的学术作用,为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切实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转自: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