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有解思维,补短板、强弱项,沉着应对重大挑战。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抓住问题,特别是抓住关键问题,就如同牵住了“牛鼻子”、抓住了“衣领子”。
近年来,我市凯达集团探索“凯达e环卫”服务模式,逐步成长为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康硕智能制造正在建设河南省增材制造检验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3D打印+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全业务链制造模式;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可降解材料产业园,有可能引领生物基合成材料新兴产业发展,并将筹建邓州第一家工业领域院士工作站。
要建立健全项目奖励、成果奖励、特殊津贴与重大课题基金支撑相结合的人才激励体系,加快组建邓州人才发展集团,支持引导企业加强与前沿技术、跨界创新、颠覆模式的对接链接,提高创新“品质”,在重大领域、细分领域换道抢滩,重塑竞争优势。
政策性项目有严格的时效性,行动迟缓,不及时跟进,机遇就会丧失,好事也会拖成坏事,结果就是“一场空”,务必做到项目到哪儿跟到哪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围绕“两新一重”,吃透政策,精准对接,让能源、交通、水利等更多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国家、省级“大盘子”。要矢志不移,争取热电联产项目早日获批、早日建设。要紧盯通用机场、南渠高速、邓桐高速、三淅高速延长线建设,加快推进下穿二广高速等重点干线公路,以及高铁片区经三路和进站大道项目建设,对内大循环、对外大通畅。要加快推进全域居民饮用水丹江水置换、全域渠灌,完成小草河综合整治、湍河湿地公园下延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一期、污泥处置一期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谋划推进一批水资源利用、环保项目,把6亿立方米丹江水资源用到极致。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看待资本,敢用善用、能管会管,围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成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平台公司的作用,加速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要持续保持对“双违”“双占”整治的高压态势,彻底理顺征地拆迁机制,破解拆迁难、成本高问题,实现城建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经营城市资本,要通过灵活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各方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城市建设开发格局。
营商环境决定发展成败。要从营商环境“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服务、制度、机制三方入手,再苦再难也要打赢打好这场“硬仗”。优化服务,就是紧盯市场主体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落实好骨干企业“直通车”“茶叙”“绿色通道”等制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上门服务,精细精准服务、贴心暖心帮扶,当好企业“金牌店小二”,实现“万人助万企”效能最大化。
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突出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标准低+承诺制”“四减一造两提”“容缺办理”等重点事项,打出“创新审批手段、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制度成本”的“组合拳”。健全机制,就是以“办事不求人”为抓手,严查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