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追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不断发展,其所体现的地名概念和地名精神是地名文化的重要内涵,通过对地名的分析,折射出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
邓州地处豫鄂边陲,南扼荆襄,北达京郑,西倚秦岭,东邻新唐,素有“三省雄关”之称。全市辖28个乡镇(街、区),有邓国演变而来,也是世界邓姓的发源地,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灿烂的文明,勤劳的人民,邓州市地名用语中都有着清晰的反映。
以地理环境命名。江河湖泊、泉水、沼泽以及大山的边缘地带,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地,也是先人们选择的居住地。因此,山水地貌及一些特殊的景观在一些地名用语中都清晰反映出来。
“山少岗多平原广”是邓州市的地貌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这种特殊地形在邓州地名中一目了然。“岗多”是主要地理特征,以“岗”为村名高达一百余处。以罗庄镇为例,有马岗村、王岗村、任岗村、陈岗村等,还有唐坡村、冯坡村、岭上村、青冢村。当然,有“岗”就有“洼”,以“洼”为名的如张宋洼村、东李洼村、高洼村、夏洼村、黑白洼村、贾洼村、田洼村、前李洼村、岳洼村等,尤其黑白洼村十分有趣,黑白两姓同居一地,全国仅此一个村子。
黑白洼村地势平坦低洼,周围村庄都是黄土,唯独黑白洼村是黑土。这种特殊的姓氏与围棋的黑白棋子相映成趣,本村涌现出许多出名的围棋高手,围棋第一美女黑嘉嘉的祖籍就在黑白洼村。另外,邓州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较大河流有湍河、刁河、赵河和严陵河,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流入汉水。仅以湾为例,陈湾社区、河湾村、桥湾村、杨湾村、赵湾村、庙湾村、丁湾村、屈湾村等,不胜枚举。
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命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邓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邓州西通关中,南濒江汉,东连淮河,北交中原,古代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有人形象地称其为“旋转门”——东西南北皆可转入另一区域。构林镇旧称构林关,南宋时期,因此地构树成林而称构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北征与金交战,在此获胜。曰“幸运构林关”,构林关因此得名。
邓州张村镇冠军村,是汉时霍去病功冠三军之后,汉武帝给他的封地,现代体育竞赛中的汉语“冠军”称谓就源于此。如今,在冠军村的西南角,还留存着西汉时筑起的霍去病衣冠冢。一个曾是县城的村庄——罗庄镇南古县村,得名于临湍县遗址,本为汉朝冠军县地,后魏孝文帝割县北境置新城县,属南阳郡,因近湍水,改为临湍。隋文帝复改为新城,天宝元年改为临湍县,古碑记载,此地为古临湍县城。唐《元和郡县志》记载:邓州临湍县楚碣,在县南八里,拥断湍水,高下相承,溉田五百余顷。
今赵集镇朱岗王,民国时期叫舜友乡,村西有一个大土丘,高4丈,方圆三四华里,人称“七友墟”。相传舜不愿接受尧的禅让,曾在这里隐居,他漫游历山时结识的几个朋友雄陶、方回、续牙、伯阳、秦不虚、灵甫,曾到此和舜相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村边还立有刻着歌颂舜友墟诗文的石碑,诗文曰:“迟日暖暖度前除,直到仲和二月初。草透堤岸黄上柳,风光逗留七友墟。大舜受禅七友去,万古高风莫能步。四千年来此间老,谁过故墟题一句。”
以家族或族群姓氏命名。孟子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之说,因此,以姓氏或族群姓氏命名的村落地名最多、最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宗法社会的人们往往按姓氏聚居,姓氏成为地名中最有区别意义的亮点。
邓姓是我国的百家大姓之一。据姓氏学家考证,现今遍布海内外的邓姓绝大部分,来自商周侯国——邓国的邓姓。夏朝初年,大禹把邓州作为都城,禹的孙子仲康把他的一个儿子封到这里,以邓为国名。邓州市西南30公里的林扒镇,古称“邓林镇”,另有村名邓岗、邓营,这些村镇的命名,或许与古邓国有关,其都城应在今邓州市境内。邓林是中国古代的树林,据《山海经·夸父追日》述:“夸父,……将往西海,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959年《邓县新志》载“林扒镇古称邓林镇”,从此,天下邓姓源于邓国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可。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地名就有一个故事,一个地名就有一段历史,一个地名就是一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