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风物志之 家 故园 老地方

2021-08-09 11:02:07 作者:张书勇 来源:
分享到:

因为牛的生育量、需求量和流通量均比较大,所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集市上牛行的生意一直非常火爆;围绕牛行,又衍生出了职业的经纪人,俗称“牛经纪”。“牛经纪”大多都有一套秘而不传的制服牛的办法,“牛大自有捉牛法”,即便是体格最强健、性情最暴烈的牛见了“牛经纪”,也都会变得俯首帖耳,低眉顺眼,夹着尾巴老实做牛。曾经一个深夜,在一个前不搭村后不着店的野外,我看到一个“牛经纪”倒背两手独自步行在前,他的身后亦步亦趋的跟随着二十多头牛,没有一头牛敢于捣蛋,也没有一头牛敢于另辟蹊径。“牛经纪”每日奔走于乡村和市镇之间,买进卖出耕牛,从中赚取差价,忙得不亦乐乎。乡民们如果想要卖牛了,便把牛牵到牛行,拴在两根木桩间的专用牛绳上;“牛经纪”就知道这头牛是要出售了,便会给以估价且很快寻来买主谈判。“牛经纪”和买主谈判时并不说话,只是各自伸出袖子,十个手指头在袖筒下面摸来捏去的比划着价格;一旦谈判成功,双方就甩甩袖子同时转头走开,下面就该进入交钱拉牛的程序了。一个优秀的“牛经纪”谈成的价格,绝对会高于卖主的开价,而又低于买主的出价,于是三方皆大欢喜。“牛经纪”这样做,可以分别从买主和卖主那里拿到一定比例的分成,旧称“抽头”,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中介费”吧。

前面说过,牛平日里吃的是糠麸或者豆渣拌着的铡碎的麦秸秆、红薯藤、苞谷秆,偶尔能有一顿淋了露珠的鲜嫩青草,那简直就是来自天上的美味佳肴了,然而牛干的却是世间最苦最累的重活。牛老了,不能拉车驾辕、曳耧牵犁了,本该好好安度晚年的,可是不行,农人们还得指望它卖钱呢。这看似残忍,但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生活的重重压力,经济的艰难拮据,早已逼得农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从实用主义的原则出发。为了寻求良心上的安慰,他们就编造故事欺骗自己说,凡是这辈子托变为牛的,都是上辈子造了大孽、作了大恶的人;又举例证明说,当日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老天爷便罚他生生世世托变为牛,生生世世都要遭受雷劈,且遭雷劈后还要在脊背上现出“白起”的字样……

上了年龄的老牛是很通人性的,当它看到陪伴了多年的主人突然给它端来平日绝难吃到的上好食料,之后又小心取去它脖颈下面的铃铛和缰绳(邓州乡间规矩,卖牛不卖铃铛和缰绳)时,它就知道它要永远的告别主人,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了,便慢慢的低下头去,牛眼里噗噗的落下泪来。“牛经纪”握着新换上的缰绳牵着它离开村子,走出老远,它还会挣扎着停下脚步,转头久久的凝望着它耕作了一辈子、如今就要永远离别的土地,并在昏黄的暮色里,凄凉的哞叫几声……

屠宰场里,宰牛的人虽然也对牛抱着无限的同情心,但宰牛是他们的职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他们不能仅仅因为同情就放弃了自己的职业。为了不使牛看到屠刀而害怕,他们会用一道黑布蒙上牛的双眼,然后口里念念有词,一面为自己做着罪责的开脱,一面为牛做着升天的祈祷:不怨你,不怨我,只怨你主人卖给我;早升天,早入地,早早披一张人的皮;……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也随着小型机械的进村入户,使得以牛作役力的古老的耕作模式终于有所改观;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邓州大地上更是涌现出了无数的农机专业户,他们拥有一定数量的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农人们只要肯每亩付上数十元钱,便可享受到从种到收全程到底的服务。于是,在中国农村延续了数千年的以牛为役力的传统耕作模式,一夜之间便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面前溃不成军,轰然倒坍;而牛和它曾经配套使用过的那些农具,也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走在邓州乡村,如果看到浓绿的树荫下拴着一头耕牛,那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们一定会将其当做稀罕物而纷纷指点议论,围观拍照,而那些三十岁、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们则会慢慢仰起潮润的双眼,在脑海中尽力搜寻着浮现着一切与牛有关的记忆。可惜的是,那些与牛有关的物事,那道曾经在邓州农村最为普通的风景,已被深深的封存进了历史的尘埃里,永远不复再现。

7

据史考证,早在四千多年前,鸡便已被驯化,走进了人类的家庭。因此,同牛一样,鸡陪着我们的先祖,历经风雨,历经沧桑,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

喔喔喔——,黎明前的晨曦里,一只雄鸡一跃跳上墙头,拍拍双翅,然后迎着鲜艳耀目的万丈光柱铺撒的朝阳,骄傲的挺起胸脯,昂扬脖颈,发出一声响亮而悠长的鸣啼;咯嗒咯嗒——,这是那只芦花鸡的叫声,还是那只高脚黄的叫声?它刚刚繁下了一颗椭圆形的尚带着丝丝血迹的鸡蛋,便迫不及待的飞跑到主人面前报喜,渴望着能够讨到一把谷糠或者米粒;……

这样的情境,是不是隔三差五,总在你的梦里闪现?

是的。这又怎能轻易的忘怀呢?在经济极其拮据的年代,在邓州农村,哪家的学生不是依靠着卖鸡卖蛋的钱来缴纳学费杂费,来换回铅笔作业本呢?而哪家的饭碗、灯盏不是依靠着卖鸡卖蛋的钱来换回油盐酱醋,来换回柴油煤油呢?

如果你走出了农村,走出了邓州,或经商,或从政,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向着自己的人生辉煌,当你面对着鲜花、掌声和无处不在的钦羡仰慕的目光时,回首往事,回望故土,你是不是应该特别感念我们的母亲曾经饲喂过的、为你默默的做出过贡献的那只鸡,那群鸡?……

是的,我想,一定会是这样的。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