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传》的传奇之旅

2024-11-25 15:58:52 作者:杨娴娉 来源:
分享到:

我市作协主席张天敏的《张仲景传》,近期由中国文史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长达六十万字的长篇历史巨著问世,是邓州的文化盛事,也是中国文坛以文学之笔倾力展现传统医学光辉历史的里程碑。

《张仲景传》是女作家张天敏对2003年曾创作出版过的《张仲景》原版修订本。多年深耕这一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这么多的文字,若没有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充分的文学积累,断难坚持到底。

在漫长的创作历程中,她经历了传奇的文学之旅。一个执着的文化守护者,于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中探寻,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里甄别,以细腻笔触写出张仲景所处的时代风云,用生动情节展现其悬壶济世的圣贤人生,使这部作品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座连接古今医学人文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到张仲景的人格魅力和邓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邓州,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脉蕴藏。张天敏从小在书香家庭的熏陶下,对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充满好奇和敬仰。后来曾在医院工作二十多年,喜欢与中医大夫探讨中医养生学,闲暇时常泡在医院藏书馆里,《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对多本医书反复研读,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为了写张仲景,张天敏还到桐柏山寻找张仲景的留痕,到襄樊寻找张仲景在王神仙药铺里的行踪,多次去西峡伏牛山考查深山里的草药资源,足迹遍及镇平杏花山、南阳、内乡、洛阳,还不远千里奔赴湖南、四川。

下了如此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功夫,为张天敏写张仲景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更是提供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同时,她还广泛涉猎汉史,深入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巫医差异、民谣方言、风俗文化、朝野信仰、饮食起居等,直到能与古人对话,才感觉为这部书播下的种子,可以萌芽破土了。

此时,她申请到穰东下乡挂职,一边体验生活,一边深入乡间走访,在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一位张姓老人自称是张仲景第二十多代孙辈,但她推算东汉距今近两千年,张仲景后辈人应续有七八十代。这让她深感张仲景在历史烟尘里的模糊性,她决意找到张仲景、推出张仲景,还他以血肉生平的真相。

创作之初,张天敏初心是写一部电视剧,希望能广泛传播医圣故事。然而,创作中她发现电视剧框架,难以充分展现张仲景的人文精神,更难挖掘并展现汉末社会多角度的人境生态。当阅读到东汉朝野信巫不信医的现象时,她认为小说能深入张仲景的内心世界,更好展现东汉社会的历史变迁,也更能体现作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而写电视剧是什么概念,那只是写出故事密度,达到热闹可观就行了。那与张仲景的精神背道而驰,也与张天敏的文学信念唱了反调。于是她果断放弃了电视剧,选择了更有文学审美价值的长篇小说。

闭门谢客,深潜寒窗,自打她开启了严肃厚重的主体创作,往后时光,除了读就是写,从未在任何场合或人群中露过面。

当时,在出版行业市场化的形势下,以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小说《张仲景》,会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甚至出版社的编辑对那么大的书砖,连看下去的耐心都没有,别说审稿与校编了。但是,张天敏仍坚信张仲景有巨大的精神价值,在昏暗世道都能写出十几卷的竹简,留下宝贵的医学财富,现在这么好的环境,应有信心克服出版困难。

正当写完文本,为投稿出版困扰时,时任邓州市委书记崔振亭亲自安排,相关部门资助了《张仲景》的出版费用。出版后,市委宣传部还组织了专题研讨会,邀请南阳著名作家二月河、马本德和周同宾等出席。南阳与邓州相关媒体都作了报道,使首版《张仲景》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此次新版的《张仲景传》,首先从文体与精神定位上进行了调整,不再仅仅是对历史故事的沿袭,而是注重文学性的表达和情感传递,旨在将张仲景高远的医学心志和人文精神,与作者的叙述语境完美融合,为读者呈现出更加立体的医圣形象。

对新版《张仲景传》的写作,张天敏是从长期以来的正史文化、民众文化叙述中跳脱出来,找到了作家的文化视角。在三权分立的文化语境里站稳脚跟,使得张仲景的形象更加具有深度内涵。新版特别对记载性叙述多有削弱、审美层次更多提升;不再依赖历史资料的陈述,更注重文学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东汉那动荡时代,与张仲景一同经历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沉浮。

新版里,张仲景逃到伏牛山的章节,写出了人物在困苦饥饿的特定环境里,捡了山民晒在地里的红著干,拿回来后被二叔训斥一顿。还有他在好友的舅家,细查秋毫后,侦破偷银案一场,反映出他沉稳扎实,深藏不露的心智层次。说明张仲景并不是个书呆子,而是在大智中见愚,愚后生智。这些写作,都把高高在上的神坛名人,拉到了生平际遇里,不再是空名虚设的神,而是有七情六欲,且情感丰富的烟火世人。有苦难有愁伤,有求索有迷惘,有热情有冷酷,也有岐视与抗拒,当人性达到如此浑厚丰满,便不再是单面人,而是立体多面的现实真人。

其次是为张仲景周边配备的人物性格,在塑造上注入了多元组合元素。对巫师神婆这一群体,增加了矛盾冲突的复杂的社会根源,使小说情节变得驳杂,看点多样。小说不仅有丰富的文学品质,给写历史文学者提供了学术借鉴和参考资源,也为中医从业者以新的思考和启示。张仲景遗世独行的高尚医道,在于终生行医不求分文,药材自种自采自制济,免费给患者,医德暖天下。在张仲景眼里,世上没有权财价值,只有医家之道,终生行走,从无旁顾。现已有中医从业者电话约张天敏面对面探讨中医。更多是小说作家想研讨历史小说的写作角度。

新版《张仲景传》是具有可读可研、可传世的精品文著。它如一座灯塔,引领医界回归于救死扶伤的初心、不忘人道主义的使命,以医圣为楷模为中医复兴、为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