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把教育的神话演绎

2021-07-08 16:12:32 作者:王文建 来源:
分享到:

他,是不得志的报社记者,一辈子穷困潦倒。物质上,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但精神上,却留给子女“万贯家产”:在其精心培育下,七个子女,两个儿子入读牛津,并获政府最高奖学金;五个女儿,长女获奖学金留学印度,次女高中毕业成为一名教师,三女和幺女在英国获得学位,四女放弃医学奖学金,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是谁,靠什么演绎出如此的教育神话?他就是西萨帕德·奈保尔,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子V.S.奈保尔所著的《奈保尔家书》里,其教育智慧得到了鲜明生动的展现。

教育的“字典”里,不能没有“爱”字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从这句话里不难看出,无论学校教育,抑或家庭教育,爱始终是“育人”的钥匙。

内生动力的焕发,藉爱。“爱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如果受教对象被爱滋润,其内力就如掩埋在土壤里的种子,破土、开花、结果。V.S.奈保尔从小一直奋进不辍,长大成人后遇挫不断,依然能朝着人生目标一往无前,与西萨帕德·奈保尔不吝施爱密不可分。第22封家书一开始,他就写道:“我想你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给家里写信了”,话平淡如水,根本没提“关爱”二字,但其间却写满了浓浓的牵挂。

没有爱心搭建桥梁,“代沟”的弥合便无从谈起。在西萨帕德·奈保尔眼里,V.S.奈保尔不是儿子,分明是一个亲密无间、生死可依的兄弟(朋友)。他给予其殷殷的爱,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第17封家书请儿子寄本纳拉扬的《萨姆帕斯先生》时,不忘来一句:“购书款稍后给你”;“多年父子成兄弟”,正是用爱铺基,父子间根本不存“心障”,可以尽敞心扉,取得认知的统一。

沙子搓成珍珠,爱是不可或缺的支撑。“人上一百,各样各色”,棍棒加拳脚,简单粗暴,易致“破罐破摔”。抱着“子女是朵花,错过了这个花期,还有另一个花期”的信念,用爱作雨露,浸洇不止,静待花开。不得不说,西萨帕德·奈保尔很幸福,V.S.奈保尔很争气,尽管如此,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绊绊,西萨帕德·奈保尔柔着性子以爱砥砺。

教育离不开言教,言教是一门艺术

教育离不开言教,言教需要策略和方法。无论父母多么有见识,如果不能把话说到子女心窝里,一切都等于零。

变“批”为“赏”,不断激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梦想和勇气,常靠“赏识”树立与激发。“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一旦滋生出梦想和勇气,任何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遍览《奈保尔家书》,根本找不到西萨帕德·奈保尔厉言厉色的踪影,“赏识”之语倒是俯拾即是。

现身说法,循循而诱。“事实最有说服力”,用自身或他人故事作例,真实可信,形象生动,容易引起感情共鸣。儿子写出的东西僵似蜡块,西萨帕德·奈保尔点化道:“多年前,我还是个十四五岁的男孩,跟你现在一样……完全是在努力编造……我现在知道了,如果我写拉普奇,在写的那一刻我就是拉普奇……”。字里行间,没有空洞道理宣讲,没有“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行为指令,完全是推心置腹交流。

化虚为实,以小见大。“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人生道义抽象无形,非着力细微而具体的“点”呈现不可。“大道至简”,西萨帕德·奈保尔深谙此道。教导儿子静以成事。“我一点也不怀疑你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觉得诀窍就是别太重视,只要你自己尽力了,就不用太在意”,不疾不徐,轻描淡写,便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创业观播植于V.S.奈保尔头脑。正是因为西萨帕德·奈保尔不尚空谈,代以实论,他的话才形象生动,鲜活有力,令V.S.奈保尔折服。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胜过万语千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子女,父母有着“示范效应”。如果父母乐观向上、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坚韧不拔、乐于奉献、淡泊名利、勤奋进取……那么子女势必乐观向上。所谓“跟着好的学好的,跟着孬的学跳墙”,说的就是这一点。

家书里,西萨帕德·奈保尔“身教”随处可见。跟同事相处,囿于应聘编辑身份,西萨帕德·奈保尔的思想主张不能得到体现,他不怨不艾,积极阳光;工作的劳累,他秉承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充实无比”的理念;面对生活的艰难,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婚约》的稿费到手,正好支付我的汽车牌照费用。还有K,她要求我们偿还一百元。如果《奥比巫术》很快被录用,我就不用担心还不上K的钱。”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毫无疑问,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西萨帕德·奈保尔身上的诸多“闪光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个个成才。事实证明,尽管不是“虎爸”,但西萨帕德·奈保尔却做到了许多“虎爸”做不到的事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