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历史上的文状元

2022-09-06 15:18:20 作者:张宗成 来源:
分享到:

贾黯(1022—1065年),字直孺,北宋邓州人,是邓州历史上第一位文状元。

庆历六年(1046年),贾黯23岁,参加北宋全国的殿试,中丙戌科进士第一名,即状元。考上进士尚且不易,考中头名状元,更是很不简单,当年贾黯荣获 “状元”桂冠,给家乡邓州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欢欣。

贾黯中状元时,范仲淹知邓州。九月,贾黯归邓,在花洲书院拜见范公。贾黯说:“晚辈偶得科第,不明事理,请老前辈教以为人、为官之道。”范仲淹略思后,真诚地说:“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生行之。”贾黯遂终身佩戴践行。能够做到“不欺”,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底色,正像贾黯所言,不欺,即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不欺,即不欺君心、不欺民心、不欺自己的良心。

贾黯为官21年,处处以范仲淹为榜样,从未做过欺君欺民之事,“不欺思想”永生照耀着他无私的灵魂。他在“不欺”的实践中常常感慨:“我得范公‘不欺’二字,实在终生受用不尽。”

贾黯及第后,初授将作监丞,通判襄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市)。不久,召还京师为著作佐郎(正八品)、直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嘉祐五年(1060年)二月,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拜翰林学士。

贾黯在仁宗、英宗时在朝为官,廉洁自守,遇事有主见,人称介直。他任左正言时,果于言事。英宗即位,调贾黯为中书舍人(正四品),奉命撰修《仁宗实录》。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以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从三品)。那时英宗刚即皇位,执政时似乎心中没底,所以乐于召见原来跟随自己的旧臣,许多官员不满。贾黯大胆上奏:“满朝才华出众的大臣,没一个被召见,仅亲近一二个旧臣,显得皇帝胸怀不宽广。请按太宗惯例,召侍从馆阁之臣,以备顾问。”

英宗觉得贾黯说得有理,就推心置腹地对贾黯说:“朕很想选用人才,但很少有能任事的。”贾黯回答道:“天下从来不缺人才,问题在于不知如何选用。”贾黯提了五条建议:知人之明;逐步培养;不求全能,用其所长;分类举荐;择取自代。贾黯这些建议,就是今天看来,同样很有价值。

贾黯一贯清正廉洁,恪守职责,不能容忍渎职和草菅人命的现象。在其任开封知府时,了解到囚犯因受刑冻饿、疫病而死者甚多,原因是管理人员不尽职责。他请求朝廷每年统计犯人死亡人数,对管理人员进行奖罚,府吏200人因此以渎职罪被免职。御史中丞王畴与陈经及谏官司马光等人,认为贾黯治理狱案“刚愎自用”,奏请免去原职,降为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贾黯毫无怨言,依然认真负责履行自己职责。英宗赵曙诏其为中书舍人(提为正四品),参与以宰相韩琦为首的班子撰修《仁宗实录》200卷。

贾黯为公,从不记私仇。在他升任给事中、御史中丞后,朝廷任命吕诲为知杂事。吕诲曾经弹劾过贾黯,怕报复,不愿任此职。贾黯为打消吕诲的顾虑,就上奏章说:“黯荐诲为御史,知其方正谨厚。一时公言,非有嫌怨,愿终与共事。”从而使吕诲打消了顾虑,共力王事。由此可见贾黯任人唯贤,绝不因私废公的宽广胸怀。

贾黯勤恳奉公,绝不徇私。在任襄州通判时,他迎接父亲到官府,而父亲有个故旧在其属下,其父私自派直厅士兵前去问候,贾黯得知后,命令责打士兵。父亲异常恼怒,气愤地返回乡里。父亲回乡后,病情危急。贾黯听说心中不安,请调任州官或辞官侍养父亲,得不到上边回答,贾黯情急之下弃官离职。御史吴中復等弹劾贾黯此举败坏朝廷法令,把贾黯降为郢州知州,还没来得及去赴任,父亲病逝。贾黯虽然内疚、悲痛,但秉性依旧,服丧期满,任勾当三班院,为翰林学士。

治平二年(1065年),贾黯44岁,9月患病,仍坚持在任上,上班途中,又淋了大雨,病重,请求出京城外任。宋英宗下诏书,命其以翰林侍读学士,任陈州知州,未成行,病卒,皇上赐赠尚书礼部侍郎。

沈括曾评价贾黯:“自为奏论时政得失,而卒不及私。”这是最恰当的赞扬。

治平三年正月,按贾黯遗愿,将其葬于故里邓州冠军故城。《清顺治邓州志》载:贾黯墓,成都范镇为墓铭,太原王珪为序,京兆冯京篆盖,墓临湍水,岁久崩陷,墓志石出,郡贡士万会极收藏之。

贾黯著有文集30卷,以议论见长,惜已散失。《全宋文》1247卷收有贾黯的奏章22篇,《全宋诗》仅收有贾黯诗两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