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

2023-07-18 10:16:46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诲人“不欺”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23岁的邓州人贾黯,参加殿试中进士第一名。九月,贾黯回邓省亲,在花洲书院拜见范公,向老前辈请教做人为官之道。范仲淹真诚地对他说:“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生行之。”

不欺,即不欺君心,不欺民心,不欺自己的良心。“不欺”二字是范仲淹道德操行的高度概括。他一生为官、做人、处事、治家,都自始至终贯穿着不欺的信条。

贾黯得范公“不欺”二字,如获至宝,遂终身佩服践行,为官21年,处处以范仲淹为榜样,洁身自善,为官耿直,遇事敢作敢为。历官将作监丞、襄州通判、著作佐郎、左正言、左司谏、开封知府、中书舍人、给事中、权御史中丞等职,从不做欺君欺民之事。他常感慨:“吾得于范文正公者,平生用之不尽也。”

贾黯备位谏官,敢于言事,首论韩琦、富弼、范仲淹可大用,为事实所印证。尚书郎杜枢秉公断案被贬,满朝上下皆知其委屈,然无人敢言,独贾黯上疏力救。

贾黯以刚正著称,所任之处,恪守职责。任开封知府时,他了解到囚犯每年死者甚多。而吏不任于责。便上疏:“请岁计死者多少而赏罚之。”遂使监狱犯人待遇得到改善。同时,也使200名府吏以渎职罪被免职。结果吕诲、司马光等人弹劾其刚愎自用,遂被罢为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但贾黯毫无怨言,依然认真履行职责。英宗即位后,诏其为中书舍人,参与撰《仁宗实录》。英宗刚即位时,乐于召见原来跟随自己的旧臣。贾黯大胆上奏:仅亲近一两个旧臣,显得胸怀不宽广。请按太宗惯例,召侍从馆阁之臣,以备顾问。英宗觉得贾黯说的是肺腑之言,就用人问题咨询贾黯。贾黯提了五条建议:一知人之明;二养育以渐;三材不求备;四分类举荐;五择取自代。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仍很有价值。

贾黯勤恳奉公,绝不徇私情。任襄州通判时,他迎接父亲到官府。而父亲有个故旧在其属下,其父私自派直厅士兵前去问候。贾黯得知后,命令责打士兵。其父异常恼怒,愤而返乡。父亲回乡后,不久病逝。贾黯虽然内疚、悲痛,但秉性依旧。

贾黯以国是为重,从不记私仇。在他升任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后,朝廷任命吕诲为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成为贾黯的下属。吕诲曾经弹劾过贾黯,因而心有不安,有意回避。贾黯上疏:“黯荐诲为御史,知其方正谨厚,一时公言,非有嫌怨,愿终与共事。”使吕诲打消了顾虑。

治平二年(1065年)十月,贾黯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陈州,因病未及赴任而卒,年仅四十四岁,皇上赐赠尚书礼部侍郎。治平三年正月,按贾黯遗愿,将其葬于故里邓州冠军故城。

贾黯为邓州科举史上第一个文状元,其“三不欺”的故事,千百年来史不绝书,士林奉为楷模,州人引以为荣,曾于其读书处紫金山建贾状元书院。明万历年间,知州赵沛又于小西门树“宋状元贾黯故里碑。”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景祐二年(1035年)十月,范仲淹被朝廷从苏州召回,升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当时宰相吕夷简把持着朝政,朝中一些一心想升官发财的势利之人,争相奔走于吕夷简门下。吕夷简也专门提拔这些人作为心腹,培植自己的党羽。范仲淹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便常去劝说皇帝,请皇帝对升官晋阶的事立个规矩,由皇帝亲自掌握。随之,他又向仁宗皇帝上《百官图》,图中官员姓名、职位、晋升时间、晋升前之职务等项俱全。还附有文字说明:哪些官员是按朝制升迁的,哪些官员是以私人关系提拔的,确切简明,一目了然,对吕夷简的培植私党进行了有根有据的揭露。同时还上呈了《帝王好尚论》《选任贤能论》《近名论》和《推委臣下论》,申明自己的看法。

对上《百官图》的事,吕夷简非常恼火,于是他利用职权之便,在仁宗面前反咬一口,诬陷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当时朝中有个叫韩渎的侍御史,是吕夷简的心腹,为了迎合吕夷简的意见,取得吕夷简的欢心,请求皇帝公布范仲淹搞朋党,以诫百官“越职言事”。仁宗皇帝对此不作了解,也不加分析,就偏信了吕夷简的谗言,轻信了他们对范仲淹的诬陷,遂将范仲淹贬知饶州。

这是范仲淹一生中第三次被贬出京,在朝廷内部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馆阁校勘尹洙、馆阁校勘欧阳修、集贤校理余靖等,很多正直的官员都纷纷表示不满,出来为范仲淹鸣不平,结果也都受到牵连被贬放出京。

时任建德县(今安徽东至县)令的梅尧臣,给范仲淹写了一首《啄木》诗:“中园啄尽蠹,未有出林飞。不识黄金弹,双翎堕落晖。”诗中把范仲淹比作啄木鸟,虽然啄尽了林中的蛀虫,却得罪了树木的主人,因而被主人的黄金弹射落在夕阳的余晖中。同时,梅尧臣还给范仲淹寄了一首《灵乌赋》,建议范仲淹拴紧舌头,锁住嘴唇,免得祸从口出。范仲淹立即回赠了一首《灵乌赋》,说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