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镇:产业为“媒”谋发展

2023-02-21 14:59:27 作者:张雪洁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近日,今日邓州走进白牛镇采访时看到,各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强民富,乡风文明、景美人和……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透露出乡村振兴的盎然生机。

在周沟社区香菇种植基地,一根根菌棒上朵朵香菇冒出菌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铆足劲儿生长,基地负责人全家顺正在大棚内忙碌着。

“春节前后,香菇供不应求,4万多棒的香菇棒从年前就开始采摘销售。目前基地每天都有十几名群众参与采收,人均日工资120元左右。”全家顺说。

据悉,周沟社区于2011年5月从淅川香花移民而来,是第二批南水北调搬迁安置的移民村,现有人口205户940人。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社区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发展香菇、小辣椒、果蔬采摘等产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过完年不准备出门了,就在家门口务工,离家近,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正在采摘香菇的村民王大华笑着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白牛镇把特色种植养殖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特色产业在白牛镇已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我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养殖场上班,把新鲜的鸡蛋捡好装箱。”在白牛镇谷社村禽业养殖场,工人孙德景麻利地将当天产出的新鲜鸡蛋装箱。

而在六年前,孙德景还是一个每日种地、养牛,四处打零工的普通农民,如今他已成为每天准点上下班的“上班族”。

身份的转变,让孙德景的收入不断增加。“这里不仅管吃还管住,公司给我们建了员工宿舍,我现在吃住都在这里,每个月还能拿到4000元工资。”

像孙德景这样在养殖场里领着固定工资,准时上下班的还有20多人。

这样的生活得从2012年说起。那年毕业于郑州牧专的王军锋回到老家谷社村,和村两委班子谈了自己的想法。由于王军锋所学的是畜牧专业,这几年也一直做的是饲料技术服务工作,于是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王军锋的谷社村禽业养殖场开始筹建,两栋鸡舍很快建好。

走进养殖场,可以看到鸡舍采取的是半密闭饲养方式,在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鸡笼里,喂料、光照、通风、温度、饮水均可实现自动化管控。“从消毒系统,到喂料系统再到捡蛋系统,都是自动化。”王军锋说。

今日邓州看到,捡蛋系统源源不断地把新鲜的鸡蛋运输到拾捡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把鸡蛋拾捡装箱,销往安徽、上海、广州等地。如今,王军锋的谷社村禽业养殖场共有6栋鸡舍,2栋员工宿舍,养鸡20余万只,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同时,他开创的“金咕”杂粮五谷蛋、“金咕”虫草蛋品牌,在全国各大超市销售,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在谷社村的老虎沟家庭农场里又是一派火热景象:有的红薯直接从地里拉到批发市场,有的被送进厂里加工成红薯粉条,还有的通过电商平台被提前订购……依靠红薯,让更多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今年我们的牛奶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370亩,年前就开始采摘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河北等地。目前农场每天都有50余名群众参与采收,人均日工资100元左右。”该农场负责人孙祖高介绍。

据了解,该农场采用“种植+储备+深加工+销售”的发展模式,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产品的增值;借助电商平台,实现线上销售与线下批发零售的互补,使红薯远销全国各地;注册商标,品牌化经营,真正把红薯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

“与以往的传统红薯相比,牛奶红薯口感好,备受市场欢迎。”孙祖高说,不少外地人都慕名而来。此外,在孙祖高的带动下,周边不少村民跟着他引进牛奶红薯苗,发展红薯种植。

“我跟着祖高种了30亩牛奶红薯,去年挣了十几万元,他不仅给我技术指导,还帮助我找销路,咱只管种,其他都不用咱操心。”该村村民孙中发笑得合不拢嘴。

产业兴,百姓富。近年来,白牛镇着力做好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大文章,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发展以特色产业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模式,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形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让百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