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美的鱼虾、面甜的莲藕、馨香薄脆的薯片,古朴典雅的高级红木家具……如今的都司镇姚李村,凭着这一张张闪亮的产业名片,全村贫困发生率骤降至0.38%,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路。
姚李村是如何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迎来了美好的今天呢?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姚李村一探究竟。
真情服务暖民心
“周边的村子,都艳羡咱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但是马上就要过年了,真是年年过年,年年穷啊。”2017年12月驻村第一书记何昌虎,刚来到姚李村走访时,忘不了村民周学瑞的自豪与失落。
一直以来,姚李村是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较好的村子,经过民主评议,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方式,实现了水、路村村通、户户通。但是经济发展毫无起色,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只能依靠种植小麦、玉米传统作物,收入不高。
为此,何昌虎下定决心,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必须要成为真心为民服务的接棒人,要和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他结合该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村支两委工作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建强两委班子和基层组织,推动村级组织更加规范运转,真情为群众服务。
“我们村的学校和党建法制文化广场,建得非常好,我们有了健身的地方。”姚李村村民张子永说。之前,学校规模也较小,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何昌虎和姚李村的党员干部多方协调,完善基础设施,扩建姚李村中心小学,升级改造配套设施,使在校学生规模增加了三倍,在市司法局的支持下,又为该村建设党建法治文化广场,普及法律知识,获得了群众的赞誉。
扶植产业促就业
在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姚李村的党员干部制定了“店小二”服务,扶植产业升级的发展道路。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何昌虎说,“加快现有产业升级改造是当务之急。”此时,村里已有三友雪莲种植合作社、昇平家庭农场和李小伟红木家具厂三家企业,且都成立时间不长,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
三友雪莲种植合作社在2015年成立之初,主要依靠丹江水和牧原十分厂的沼液,种植莲藕和养殖泥鳅。但是面临着销路狭窄、品种单一等问题;李小伟红木家具厂没有销路问题,但是发展缺少场地;昇平家庭农场需要流转更多土地种植红薯,缺少资金。
针对这些问题,村支两委多次商议,决定全村一盘棋,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解决资金、场地和销路问题,扶植产业升级。
将这几家企业作为村重点企业,统一制作宣传短片,利用一切机会,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并结合消费扶贫、抖音等直播平台,推介销售村里的产品。同时,向镇政府申请,邀请省水产养殖专家,做技术指导;带领村民去湖北、浙江等地学习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
最终,在村里的大力扶植下,三友雪莲种植合作社转型经营,由莲藕+泥鳅,变为莲藕+泥鳅+鱼虾+鹅的多品种经营;红木家具厂扩建1000平方米厂房,又增加了广州、香港两地的销售市场;为昇平家庭农场新流转土地50亩,保障了农场的红薯供应。
村里蓬勃发展,规模和效益越来越好,受益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都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儿干,生活也好多了。”提起来之不易的工作,贫困户张廷多激动得抹起泪来。张廷多和妻子供养两个孙子,由于年龄大不能外出务工,以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俩孩子上学冷,连个像样的棉被都没有。如今,他家除了享受政策帮扶之外,他去了三友雪莲种植合作社做鱼虾投喂养殖工作,妻子马冬则在昇平农场晾晒薯片,俩人每天务工收入120元左右。
如今,姚李村的各项产业,带动全村4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户16人,累计增加村民年收入共计30余万元,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