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付海又养猪了!”“彭付海搬到养猪场了!”近日,在彭桥镇林山村,村民们都在谈论该村养殖大户彭付海。
村民口中的彭付海,今年44岁,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自己还育有一儿一女。2013年至2015年,彭付海尝试养猪,结果赔了30余万元,上有老下有小的彭付海一家,成了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被村里评定为贫困户后,彭付海很不甘心,他经常对人说:“我还年轻,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彻底摆脱贫困。”
有了上次养猪失败的教训,彭付海开始关注电视、网络,全方位搜索关于养猪方面的信息;买来《猪崽儿防病手册》《母猪养殖技术》《现代养猪技术》等书籍;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养猪知识培训。
做好前期准备后,他又为启动资金和场地犯了愁,家里人也一直劝他别再折腾了,还是出门打工吧,彭付海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自己有技术、有能力,为什么不能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呢?而且市里、镇里对养殖业有政策支持,驻村干部的点对点帮扶和帮扶人细致的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彭付海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自己的奋斗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为彭付海的渴望。
村里把彭付海的情况上报后,镇领导班子多次和村干部开会商议。认为猪肉是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且养殖技术成熟,生猪养殖周期短,基本4-5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适合长期养殖。在村支两委的探讨商量下,镇里决定支持彭付海养猪致富,为其提供了搬迁补贴1万元,帮助他申请贷款、筹措资金,并申报了养殖业项目补贴、贫困户创业补贴,在项目建成后可获得总投资额50%的补助。这样一来,彭付海自己办养猪场,等于只投一半资金就可以了。
随后,镇国土、村镇中心和农业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到村里实地考察,协调4.6亩土地作为养猪场场址,解决了彭付海心头的难题。“不仅选址定位,甚至连环评、畜牧、土地这些手续,领导们都为我考虑到了,安排专人带我去办理。”彭付海说。
创业的过程总是艰辛的,去年的一场暴雪,使正在修建的养猪场陷入“危机”,工地停工、积雪压塌了部分刚支起的框架,20多吨水泥还堆在隔壁简陋的棚子里,彭付海的心揪成了一团。在他束手无策时,镇党委书记吴冰亲自带着村干部前来帮忙,为他保住了水泥、控制了灾情。每每谈及此事,彭付海就会感激得热泪盈眶。
记者走进彭付海的养猪场,一排排猪舍整齐划一,自动供水、通风降温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只只膘肥体壮的肉猪见到彭付海走进来,都起身“哼哼”,仿佛在跟他聊天,彭付海一边给它们喂饲料,一边对记者说:“猪也有感情,你用心对它,它就也用心对你。饲料坚决不能使用小厂生产的,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回来后,需要加工粉碎,确保营养卫生。不同类型的猪,养殖技巧也不一样,育肥猪需要一天24小时饲料不间断,而母猪只需保证一天三餐就可以了。”
随行的村干部程元健笑着说:“彭付海真的是个‘猪痴’,不管冬夏,他在猪场都开着门睡觉,因为这样可以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风大了,就要去猪舍打开保温灯,感觉热了,就要给猪舍降温。”
“彭付海的养殖场现有生猪100余头,每月可出栏10余头,按照市场价估算,月入万元不是问题。现在猪场还没有全部建成,等设施配套全部到位,大概可养猪1000头左右,彭付海不仅可以自己脱贫,而且还能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养猪场就业。”该村支部书记王晓敏说。
现在的彭付海信心满满,坎坷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强,他除了自己每天在猪场忙碌外,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让劳动磨炼孩子的性格,知道挣钱的不易,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再次养猪初尝增收甜头的彭付海,如今总是笑脸示人:“扶贫政策确实好,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我再次创业心里有底了,早日脱贫致富不再只是梦想了。”
彭付海正在给育肥猪喂专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