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致富路子宽——彭桥镇柏林村产业叠加夯实脱贫基础

2020-11-10 11:49:22 作者:林 莹 通讯员 王英伦 来源:
分享到:

秋收时节,记者走进彭桥镇柏林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忙碌的人们和热闹的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派繁荣的景象。

“我们村的集市有时比镇上都热闹,十里八村的乡亲都会到这里赶集。”柏林村党支部书记井子贵说。

柏林村位于彭桥镇东部,辖常老营、索营、枣园等自然村。一个偏远的村庄,为何有这么热闹的商业活动?这多亏了该村注重产业发展的思路。

近年来,柏林村稳定农业基础,开发新兴产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壮大经济活力,箱包、电子、畜牧等产业朝着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贫困群众后续扶持发展搭建了“高速路”,建档立卡户因产业带动增收,形成了“多项产业叠加、多种模式并举、多条门路增收”的产业扶贫体系。

“产业发展不能盲目照搬照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此,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坚持贯彻精准扶贫方略,带头深入一线,摸准村里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反复研讨制定适合村子发展的产业发展计划,为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村包村干部丁随东说。

走进该村井圆圆箱包厂,几十台机器轰隆隆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加工订单产品。40多岁的索光现正在检查做好的箱包,剪线头完善产品。因为肢体残疾,他干不了重活,家里经济拮据,2017年,索光现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前啥活干不了,吃饭都是问题。后来,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了,我被认定为贫困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只等着国家发钱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后来村里建了箱包厂,给我安排了我能干的活儿,现在一个月能收入一千七八,去年年底脱贫了,心里真是高兴,没想到我一个残疾人,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说起生活的改变,索光现很激动。

同样在这里找到工作的还有贫困户张小敏,丈夫和公公都有病需要照顾,而家里还有四个孩子。“家里两个病号,想出门打工也不现实,来厂里后,我学会了踩平车,照顾家还能工作,时间也自由,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忙地里的活儿,再没比这更美的事情了,现在我一个月能多挣2000多块钱呢。”张小敏说。

不仅是贫困户,自从有了箱包厂,遇到农闲时,村民们都可以来此务工。住在街上的贾合明,别看是个男人,踩起高车比女人都干得利索,是厂里的生产标兵和老师,工资最高的时候,一个月4000多。

这么好的企业如何放弃江浙那么繁华的地方,选择把厂建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记者向该厂负责人郭元涛、井圆圆提出了疑问。

“这还是镇里村里的帮助,村干部告诉我,家里的乡亲想就业就是没有企业,让我考虑能不能在家里建一个分厂,这一点也很合我意,我也想回报家乡,所以我们夫妻就举厂搬迁。没想到的是,在家乡不仅降低了生意成本,物流也方便,实际利润不减反增,乡亲们因为企业腰包鼓了,我也有了效益,真是双赢。”郭元涛说。

繁荣的商贸流通,遍地开花的产业,收益的不仅仅是本村的贫困户。邻村的贫困户全景兰,因为老公精神有问题,不能外出,就选择到该村渊博电子厂打工,一个月能挣1500多元。

渊博电子厂也是该村带贫的重点项目,投资100多万,主要生产用于蓝牙耳机、玩具汽车等小型电子产品的锂电池,现在能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

“村里经常开会,希望大家能把好的企业吸引到柏林。我们总爱开玩笑,德国的柏林恁出名,彭桥的柏林也不能差。后来我和孩子们就去唐河等地学习考察,回来建了这个电子厂,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了生意,不过我相信在村里和乡亲们的支持下会越来越好。”该厂负责人常振龙说。

井圆圆箱包厂、渊博电子厂,除了引进,该村还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张连业就是依靠养殖实现了脱贫摘帽,并进一步把养羊产业发展壮大,成为远近闻名的羊老板。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工作要在实践中归纳总结,以便融会贯通。脱贫的关键就是发展产业,只有产业才有可持续性,才能保证脱贫工作的稳步推进不会反弹。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大力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提供坚实支撑。”该镇党委书记姚进儒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