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楼村 党建促脱贫 产业富村民

2020-12-09 13:48:09 作者:马文涛 通讯员 郭 鹏 来源:
分享到:

“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我在家门口就业了,一个月能挣1500余元,家里负担轻了,还能照顾家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在优康元牧业上班的文渠镇郝楼村贫困户杜传梅对记者说。

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这是郝楼村村支两委始终坚持的目标……近年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郝楼村结合村里的实际,抓党员队伍建设,夯实战斗堡垒,找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契合点,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脱贫,兴产业富村民的扶贫路径。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19人全部脱贫,无一返贫。

郝楼村党支部书记王观会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为贫困户提供帮助,防止返贫现象发生,郝楼村在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指导下,汇聚不同层级、行业和区域的党员,围绕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特别制定了“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扶贫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强村富民。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党员,第三条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该村的微信群里,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路斐,正通过视频“微党课”的形式,给在外党员进行党课教育,强化党员队伍的管理。该村党员谢长基说:“我们严格按照‘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务制度,建强了基层堡垒,提升了我们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郝楼村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努力提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个人素养的同时,优化班子结构,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工作中,党员与村干部群策群力,结合自身特点设岗定责,开展帮扶包联,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对村支两委工作的满意度。

“以党建促脱贫,让党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形成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长期‘造血式’脱贫的有效转变,让贫困群众得实惠,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路斐说。

在冬日暖阳下,走进该村党员申德坤创办的“巧媳妇”带贫车间,车间里的“巧媳妇”们笑声爽朗。线上线下招工通知刚一发出去,就吸引了周边大批妇女前来咨询就业,目前,已经吸纳周边留守妇女30余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妇女3人,她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为巩固脱贫成效贡献着“半边天”的力量。

“我从办厂开始,就在这里干活儿,已经好几年了,厂里中午管饭,每个月还有两千多块钱工资,加班有补贴,真挺好的。”在巧媳妇带贫车间干了多年的贫困留守妇女张玉芬说,“家门口上班,既扶养了孩子,又照顾了老人,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张玉芬的话,道出了所有郝楼村“巧媳妇”们的心声。

同样,在该村过江龙服装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现在上班就在自己家门口,党和政府扶贫政策这么好,贫困家庭每年都享受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各项加起来年收入12000多元,我们要是自己再不努力挣钱,心里就真过意不去了。”几位务工的贫困户高兴地对记者说。

过江龙服饰专业从事内衣生产销售,产品远销南非、东南亚等地,年产值达4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50余人就业,员工月工资3000元以上,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春节回到家乡,了解到家乡招商引资好政策后,就想着能否为乡亲做点事,在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找了场地,购进设备并投产,乡亲们到厂里以后,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该厂负责人王金华说。

在郝楼村,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办扶贫车间、创鑫管业、搞起电商销售农产品。甚至有邻村的人来此开茶馆、超市。留住本土人才,成为村支两委的一项重点工作,他们正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宣传政策引导在外人才回流、邀请专家开展知识培训,提高返乡人才的创业能力。

“在村容村貌等方面,我们把民居改造、环境整治、健身广场和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配齐,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让村民出门就能看到青山绿水,春花、夏草、秋实、冬绿,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记住乡愁。”王观会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