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杜申端接任高家村党支部书记。27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身先士卒,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兑现入党誓言。
2016年,高家村长达16年的贫困村光荣摘帽,由一个贫穷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基层优秀党支部。杜申端自己多次被南阳市和我市组织部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9年,张村镇年度综合目标考评20项,高家村19项获得第一。
慕名走进高家村
走进高家村,宽阔的村道、整洁的村容,保洁人员正在清理垃圾。不远处,村民们坐在树荫下纳凉。
“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家都铆足了劲奔小康呢。我们现在是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里正在筹划为村道安装路灯,村民们是越来越幸福了。”村干部郭国平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杜申端高兴地说,“走,我带你们去村部。”
67岁的杜申端得知记者来意,有点不好意思:“工作没有干好,大热天让你们专程跑一趟。”
正在一旁忙碌的市教体局驻高家村第一书记孙立军对记者说:“我与杜书记相处三年,村里的每一件事情他都率先垂范。”
“这话不假,只要遇到棘手的事,总是书记前面带头,我们党员跟着。”郭国平说。
化解矛盾聚民心
1983年,作为计划内的民办教师,30岁的杜申端到村部当了村会计。10年中,村党支部书记换了6人,村民的怨气和矛盾聚集。杜申端思索: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党群之间没有合力,很多小问题常年累积,气不顺心不齐,是造成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关键。
上任党支部书记之初,杜申端就从化解村民矛盾和凝聚民心入手,带着党员干部走进村民的家中,找根源、摸实情。6个自然村,他几乎走遍。
问题清楚了,就有了解决方法。交公粮、计划生育、分地和宅基地,各种矛盾迎刃而解。对村民的真心实意,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随后,村里的各种账目也公开上墙。
“村里都是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只要心贴心地把利害关系说到位,村民大多数还是支持工作的。”谈及27年来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杜申端说,“学会换位思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
村部和村小学房屋破烂已是危房,村民意见最大。1999年,杜申端想尽办法重新修建了村部和小学,村民们笑了。
在杜申端的努力下,高家村的矛盾逐步减少了。
精准扶贫奔小康
“2000年,高家村就被确定为河南省贫困村。直到2015年,市教体局驻村第一书记进驻高家村,我们村才有了长足的发展。”杜申端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孙立军感触最深:“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高家村的变化,应该更确切。刚刚驻村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31户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小康生活等不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困户高敬德,妻子离世,大女儿出嫁,小女儿读高中,50多岁整天游手好闲,等着扶贫人员送钱送物。杜申端和孙立军多次登门,苦口婆心,高敬德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养了一只羊,后来发展到了六只。
“我现在是想懒也懒不成了,人一顿不吃饭可以,羊饿肚子不行。”高敬德除了每天到村里公益岗忙碌外,还要给羊割草弄饲料,日子过得充实多了。“感谢杜书记,把我的懒毛病根除了。”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村里的31户贫困户,除一户特殊原因没有脱贫外,30户顺利脱贫。在市教体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第一书记孙立军多方协调,6个自然村通了水泥路,全村新修村道7公里;小学门前建起了风雨遮挡棚;两个自然村建了大小广场,其余4个自然村也在争取中;60盏路灯正在安装筹备;村集体收入也有了新的突破。
“大家信任我,我得把工作干到位、办法想到位,更重要的是让村集体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杜申端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任27年,杜申端带领村支两委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村级运行机制,公开公正处理各项村务,探索强村富民之路,强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把高家村打造成幸福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