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邓州党组织

2019-12-10 14:55:18 作者:王林森 李爱民 邓州市政协文史委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1937年底,南阳中学北京进步学生黄有武入党后,参加了中共南阳特别支部在南阳刘寺召开的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会上特支书记郭以青指示各县,从一般的宣传工作转入党组织发展和统战工作。利用统治者的内部矛盾,打入国民党内部,掌握政权,抓好武装,更好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同时,决定在邓县建立区委组织,黄有武任区委书记,孙题录负责宣传工作。

邓县区委成立后,遂以“旅外宣传团”的名义,对确有抗日愿望的当局中上层实力派人物邓县县长杨保东、警卫队总队附郭宾霆、社训教官高建国等进行统战工作,同时,按照南阳特支的指示,利用邓县调整地方基层政权机构领导人员的机会,安排“旅外宣传团”主要成员进入政权内任职。其中黄有武任茶庵联保主任,陈国云、康沫狂分别任茶庵联保军事和政治教官;余泽泮任刘坡联保主任,王青槐、王明正分别任刘坡联保军事和政治教官。从而直接掌握联保的抗敌自卫武装,限制保甲长任意摊派粮款和夫役,更加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2月,开封各校迁移宛西就绪,学生开始复课,南阳各校也相继开学,邓县学生亦回校复读。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受到极大影响。

1938年9月,豫鄂陕工委调李柏到邓县工作,遂调整了邓县区委人员,黄有武任书记,孙题录任组织委员,李柏任宣传委员,具体负责《抗战》的编写工作。区委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关系团结青年,对青年进行革命形势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从中培养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办好《抗战》刊物,宣传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日主张以及统一战线政策,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介绍进步青年到“抗大”学习,培养骨干力量。不久,区委先后培养发展孙鼎、韩作黎、林书运、卢鹏万等5人加入党组织;恢复了宁志忱、卢腾蛟、侯子光、陈星如的党籍;介绍女师学生延秋芬、胡相鸾、傅玉珍、唐之瑞等加入了“民先”组织。

卢鹏万入党后,按照区委的指示精神,培养和发展元庄小学校长卢正身,教员袁化敏入党,建立了元庄党小组(后改为元庄党支部),卢鹏万任组长(后任支部书记)。元庄小学师生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响应“一切服从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战到底”的号召,成立读书会,组织师生阅读进步书籍。

11月,国民党在邓县的驻军——孙连仲部与“旅外宣传团”取得联系,要求成立一个宣传队随军演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中共邓县区委遂决定派进步青年李怀信、杜荣海、刘西云等10余人成立宣传队,黄有武任队长,李柏任副队长,于12月中旬离开邓县到孙部三十师驻地——青华镇演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9年2月,邓县区委为了掌握武装,在邓县沦陷后开展游击战争,派共产党员孙鼎通过其叔父与国民党第四区区长曾敬一的同学关系,到四区所属王良店任联保主任。孙鼎上任后便利用同学关系,与卢岗的卢香峰、野鸡王营的吴玉民和王良店的王某某(名字已不详)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人物加强联络,宣传抗日,启发他们挺起腰杆,抗击日军,誓死不当亡国奴。是年8月,孙鼎按照区委的指示,辞去联保主任职务,到县城内第三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

孙鼎对主张抗日的民众教育馆馆长王湘岑进行统战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王湘岑还特批将韩作黎撰写的《如何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文章刊登在民教馆主办的油印报上。

在抗战的初期,邓县的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成立了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点燃了邓县人民抗日救亡的火种,激励了邓县人民的抗日热情。抗战后期,在白色恐怖异常严重的艰苦岁月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邓县人民坚决抗战到底,坚持了持久的抗日救亡活动。

(王林森 李爱民邓州市政协文史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