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美景入画来——市湍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侧记

2020-01-06 10:06:38 作者:高 爽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冬日的阳光柔柔地洒向大地,在湍河国家湿地公园里,花草摇曳,鸟儿鸣唱,不少市民漫步在公园中,感受恬静惬意的美好时光。

2014年12月,我市进行湍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湍河河道为主体,北起邓州市界,南止邓南公路湍河大桥沿河道向南500m,东西至湍河护堤地外沿30m河道管理范围。由西北向东南呈带状走向,规划总面积1699.7公顷,平均河道宽300m,其中湿地面积为2.3万亩,湿地率达90%。我市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项试点工作,使湿地受到有效保护,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湿地保护如火如荼

为了规范管理,我市成立了市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制定了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湿地公园保护保育区管理制度、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等;聘请了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对湿地公园的界至进行了详细界定,埋设了界碑,土地权属清晰。

“我市在沿线乡镇成立了湿地保护站,建设了湿地科研监测中心、气象观测站、水文水质监测站、野生动物疫源疫情监测站,采取市区、乡镇、村组护河员三级联动落实管护措施,力求实现全员齐抓共管的局面。”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座城市因水增了灵气,更因河添了神韵。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市秉承保护第一、环境第一的原则,制定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主要实施了全面禁止湿地公园范围内采砂取土、建设生态隔离带、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实施退耕还湿和湿地修复等工程;关闭、拆除汤河沿岸畜禽养殖场和污染企业,清理水库网箱养鱼;沿岸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污水管网系统,有效遏制了对湍河水体的污染排放。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科研监测水平,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依托河南农大建立科研教学基地为契机,联系省知名动植物生态专家,定期对湍河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资源、水质水文和土壤进行观测、科研,收集相关环境数据,建立和充实科研监测档案资料;制定了湍河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监测实施方案,设置鸟类观测点8处、鸟类监测样线3条、植物调查样方12个、水文监测点3个。通过严格的保护,湍河全段水质均在Ⅲ类标准以上,部分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水平,还引来了大小天鹅、秃鹫、鸳鸯等几十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去年还发现全球极危鸟类青头潜鸭8只,白眼潜鸭21只。大量鸟类前来停留觅食,更为我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增添了诗情画意。

多措推进生态教育

近年来,该管理处通过生态宣传教育主动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农村,采用主题步道、主题宣传点、主题廊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经常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如全市中小学生“牵手湿地 拥抱生态”征文、“灵秀湍河大美湿地”摄影征集评选等,全市各部门和周边群众广泛参与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呈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惠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7年,我市拍摄了湿地保护题材的公益微电影《守护》,放映后获引起强烈反响,一波观鸟、爱鸟、护鸟的热潮在全市迅速掀起。

“我们希望从多方面推广生态宣传和教育,宣传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巨大保护价值和秀美独特风光,使群众树立起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的理念。”该管理处副主任王贵才告诉记者,“现在公园沿途风光无限好,不仅是广大市民近郊游的首选,更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来此追逐定格美景。”

据了解,试点建设以来,还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为我市群众的生态休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湿地公园与周边乡镇村基层组织、旅游社团及学校建立联防保护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严防严守,动员社区群众及周边民众自觉加入保护工作中来,形成全社区共同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通过试点建设,湍河国家湿地公园按照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建设任务,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科学保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区域内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公园的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我市湿地建设成效初现。湍河湿地作为城市之“肺”的功能也突出显现,去年,我市空气质量实现优良天数265天,超过省定目标值19天;PM10、PM2.5年平均浓度均低于目标值。

生态兴则文明兴。湍河国家湿地公园已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公园,更成为全市人民休闲娱乐、徒步健身的城市主题公园,这里植物青翠、水波荡漾,四季有花看、全年有景赏,满眼尽是勃勃生机,一幅湿地美景图正在徐徐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