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麦中后期管理 确保夏粮丰产增收——市农技中心专家为广大农户支招

2020-04-03 20:51:31 作者:李中贺 来源:
分享到:

目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拔节孕穗期,是籽粒形成、决定产量的关键阶段。搞好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对于增加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如何做好监测与防控工作,促进小麦高产、优质、增效,3月27日,记者采访了市农技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推广研究员冀洪策。

记者(以下简称记):冀主任您好!当前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小麦整体情况。

冀洪策(以下简称冀):去年麦播期间,我市降雨充足,播种基础好,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冬前及越冬气温和墒情比较适宜,利于小麦分蘖生长、形成壮苗并安全越冬。今春季气温回升快,墒情好,光照充足,小麦返青拔节快,加速两极分化,小蘖死亡快,利于大蘖生长,植株生长健壮。总体来说,今年苗情好于常年同期。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少部分农户因抢墒播种,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加之越冬气温偏高,冬前积温高,春季气温回升快,少部分麦田提前抽穗。根据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预报,我们预测今年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要重于常年,其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存在大流行的风险,茎基腐病呈持续加重态势。中后期天气变化较大,存在低温、干旱、冰雹、倒伏、干热风隐患等。

记: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重点在哪些方面?

冀: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害预报和气候特点,中后期麦田管理应立足于早准备、早预防、早行动,以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为重点,以养根护叶、防早衰、提高粒重为目标。

记: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最关键?

冀:首先要科学防治病虫害。小麦中后期是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数、品种抗性、小麦长势及4-5月份天气形势等因素分析,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率总体将偏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吸浆虫和蚜虫较去年同期相对严重。所以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科学防控。

记:请您介绍一下针对这些常见病虫害的具体措施。

冀:条锈病,发现田间出现有病叶时,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进行喷施;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真菌病害,在病株率达15%时,使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严重发生田,隔7-10天再喷1次;赤霉病,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枯草芽孢杆菌、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避免或延缓抗药性产生;蚜虫,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吸浆虫的蛹期防治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用毒死蜱、辛硫磷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后结合浇水效果更好。

记:除了上面您说的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措施?

冀:防御低温冻害。今年我市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预防冻害发生。根据苗情可叶面喷施含氮磷钾营养元素液肥。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追施4-5kg尿素进行补救;预防后期倒伏。播种偏早、播量偏大的麦田群体大,容易发生根腐病、茎基腐等病害,抗倒伏能力降低,可根据苗情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0.2%的硫酸锌硼砂溶液,连续2-3次,间隔5-7天,增强茎秆韧性,提高抗倒伏能力。

记:还有哪些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措施?

冀:小麦中后期管理,搞好叶面喷肥也很重要,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增强叶片功能,提高灌浆速率,提高小麦产量。对于脱肥发黄的麦田,可结合浇抽穗开花水追施浓度为1%~2%的尿素溶液。正常的麦田,在抽穗至灌浆前中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雾喷。最好在半阴天或晴天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进行,尽量错开扬花期,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传粉受精而降低结实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