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党建”推动我市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0-11-02 15:19:12 作者:刘 钰 通讯员 赵玉强 来源:
分享到:

行走在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鸟语花香,步道掩映在绿树繁花中绵延向前,健身爱好者或散步小跑或畅意骑行,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这一切得益于我市治水理念的大胆创新。

近年来,我市围绕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攻坚、湍河河道管护、城市基层治理等领域,探索成立联合党组织,把“全域党建”与结合当前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磅礴合力,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激发全域治水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治河力量,在治河一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打赢湍河治理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湍河管护联合党工委副书记马俊宏说。

污染防治攻坚联合党委充分发挥党建“粘合剂”作用,通过完善工作例会、联席会议、双向沟通等工作机制,整合成员单位各自资源优势、职能优势,最大限度地凝聚攻坚合力。

水污染防治联合党总支实行“党建+河长制”模式,组建基层党员巡河队,开展日常巡河护河工作,累计清理河道315千米、违章建筑物2400平方米、建筑垃圾10000立方米,打捞水面漂浮物70000立方米,对涉嫌非法采砂的21人实施刑事强制措施,通过“河长制”实现了“河长治”。

其中,污染防治攻坚联合党委下设扬尘治理、燃煤治理、“散乱污”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17个专项联合党总支,28个乡镇(街、区)联合党总支及626个村(社区)联合党支部、6125个网格联合党小组,形成了“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新格局。

“全域党建,一举打破了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困局,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管护新格局。”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全市1680名党员加入党员志愿巡河队,每位党员在护河过程中“领岗不领酬”,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域治水、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

助力脱贫攻坚

我市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探索成立脱贫攻坚联合党委,出台《中共邓州市委关于推进全域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

“联合党委负责牵头总揽,统筹协调,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要事项,制定攻坚方案,出台了督查推进、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等多项制度,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中,聚焦44个挂牌督战村,运用全域党建理念,在“一乡一队、一村一组”的基础上,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包挂牌督战村,按照“一村一案、一事一策”的要求,分类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采取一天一督察,一天一汇报的形式,明确任务目标,压实各级责任,强力推进挂牌督战。

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党组织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加强对联合党组织政治引领、工作运行、作用发挥、实绩成效等方面的日常考评,防止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避免一建了之、不闻不问。

促进全域联动

我市先后多次召开全域党建工作推进会,听取乡镇、部门党组织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全域党建工作。

组织学习集训。市委组织部编制了《全域党建应知应会工作手册》和《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知识汇编》,各乡镇、市直单位围绕手册,对所辖党员干部进行再培训再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规范制度落实。建立“党日活动”联办、民主评议联议等共建制度,实行“组织生活联过、文化活动联谊、社会治理联治、困难群众联帮”的“一链多联”工作机制。制定日常例会、议事决策等12项联合党组织管理制度,并统一印发联合党组织工作记录5000余本,促使联合党组织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

开展推广融合。以全域党建工作为抓手,在全市持续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行。出台《关于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将“三会一课”与主题党日融合在同一天进行,落实政治学习、政策传达、工作部署、党费收缴等四项规定,促进组织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合。

持续激励机制。将全域党建工作情况列入支部书记“大比武”、党委书记星级评定和党员评星定级重要内容,激发党员活力,不断提高全域党建工作水平。今年“七一”,对表现突出的62名联合党组织书记、12名扶贫专班联合党工委党员进行了表彰。

“联合党组织以党建铸魂聚力,以组织联动整合各类资源,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着力破解‘资源散’‘合力弱’‘两张皮’问题,实现了1+1>2的融合效果,真正实现了党建融合、资源共享的目标。”马俊宏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