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委”换届中,我市准确把握任期“三改五”、100%实现“一肩挑”的重要变化,坚持矛盾化解到位、意向人选到位、压力传导到位,推动换届健康有序开展。
坚持问题导向 矛盾化解到位
我市坚持早研判、早动手,主动作为化解纠纷,扫清换届障碍,实现换届环境生态大净化。
走村入户“解难题”。开展“三必谈、四必访”——乡镇包村干部与现任“两委”成员、换届意向人选、参选意愿强烈的非候选人必谈,党员、致富能人、贫困户、信访户必访,对排查问题拉单子、建台账、抓整改。已解决问题230个,查处违法违纪村组干部15人。
集中整治“村村清”。“一村一策”、专班推进,1名县处级领导联村、1名乡镇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名组织干部结对帮联,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27个重点难点村、9个挂牌督战村全部整顿到位。
防控风险“守底线”。组成8个工作专班,制定应急预案,上下联动,防范干扰,强化舆情管控,守牢稳定底线。乡镇党委书记对离任村干部逐人谈心谈话、关心关爱。目前,已精准设岗转任386名、搭建平台转岗157名、落实待遇离退392名。
下大力气“找人” 意向人选到位
我市注重在“三大攻坚”“一抓三突破”等中心、重点工作中锻炼和发现人才,突出“治穷”选能人,着眼“振兴”选高人,将选举这一程序性届满人事变更,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以事择人。建立“优秀人才回乡创业、致富能手发展入党、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的梯次培育链条,为意向人选专设岗位,提前“搭台唱戏”。至目前,已吸引420余名在外人才、370余名年轻大学生回村任职。
精准识人。市乡两级建立档案,综合实地考察、个别访谈和“大比武”结果,多方印证、精准成像,“一肩挑”干部重点研判、其他“两委”干部全面研判,抓实村干部动态管理、缺职即配、末位淘汰。今年,先后调整“一肩挑”干部9人、其他“两委”干部92人。
科学用人。建立“正负清单”,坚持“凡进必审”“三级联审”,个体“优选”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牢牢掌握选人用人主导权,先后取消37人参选资格。目前,全市7500余名村“两委”、监委会意向人选及差额人选已全部确定到位,626名“一肩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42%,乡村振兴的“实干家”“操盘手”队伍不断壮大。
扛稳抓牢做实 压力传导到位
我市坚持大员上前、尽锐出战,构建推动有力、协调有序的换届工作机制。
扣紧“责任链”。逢会议必强调、逢调研必督促,先后召开推进会、专题会7次。市委常委与乡镇党委书记一对一谈话、带头走访调研,县处级领导包乡走村、乡镇干部联村包组、组工干部全员上阵,层层压实了“责任链”。
夯实“硬支撑”。坚持“三联三包”,市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四个片区片长,深入一线、联片包干;县处级领导任28个督导组组长,靠前指挥、联乡督导;市委组织部组建14个指导组,下沉到底、联村指导,包重难点村整顿、包矛盾问题解决、包换届选举指导。
完善“机制网”。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清单,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出台换届纪律、审计工作、信访稳定等配套方案,形成“1+5”换届政策体系。先后开展5轮督导调研,印发7期工作提示,推动形成换届新风。
“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是支撑。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过硬、全面提升,为绘就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俊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