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对于陶营镇卢岗村脱贫户卢胜旺来说,显得格外忙碌。每天早上4点半,他就要起床去池塘里收虾,赶在批发商到来之前装好;他还养了500多只鹅苗和3000多只鸡苗,都要按时喂食;其间,他还要抽空到田间查看小麦长势……虽然忙得团团转,但他的内心是充实的。
2017年5月,卢胜旺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半后,他凭借养鸡、养鹅、养小龙虾,顺利甩掉“穷帽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不仅如此,他还把鹅苗免费送给本村贫困群众养殖,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的事迹入选农业农村部编写的《产业扶贫故事》,并受到人社部表彰。
卢胜旺的脱贫事迹,正是我市农业农村局扎实开展农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局核心工作来抓,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驻村帮扶等工作,突出扶贫质量,精准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了农业扶贫各项目标任务。
优势产业带动 扶贫成果显著
“我每天都来喂虾、起网,一天能挣六七十块。”林扒镇脱贫户张冬梅告诉今日邓州,现在,她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
2018年11月,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林扒镇。在该镇莘家村、下郝岗等村流转土地1万亩,目前已建成8000亩稻虾混养基地,吸引不少村民在此务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市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引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带贫经营主体合作、直接建基地等形式,在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29家。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7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6家、市级42家。
市农业农村局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户并带动农村留守人员,做到不出村有活干、适宜干,实现稳增收、促脱贫。通过培育扶持,指导引导,选择穰原种植、兴华种植、三友种植、兴源农作物种植等15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黄志牧业、碧溪园、建国农副产品等6家龙头企业,建成21个农业产业扶贫基地。
2010年,小杨营镇东楼村党支部书记张宗茹创办了兴华合作社,主要种植黑花生、黑小麦、软籽石榴、辣椒果蔬等特色农作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忙时节,村民们纷纷来合作社务工挣钱。
如今,兴华合作社共带动周边180余户农民参与特色农作物种植,以“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以产业带动就业,有力地解决了该村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发挥行业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小杨营镇郭坡村脱贫户田桂庆家,窗明几净,屋内摆设井然有序。田桂庆说,他家原来的院子连个门都没有,屋里弄得很脏。而如今,院墙垒好了,地面硬化了,厕所建好了,大门盖起来了,厨房也装了整体橱柜。
这一切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实施的“七改一增”行动。
2019年,全市完成改厕户6万户,完成12970户贫困户“七改一增”。以12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为引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确保了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状况良好。
2020年完成3.5万户改厕任务和105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织环卫工人、公益岗、干部群众推进“五清一改”行动,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开展“七改一增”清零行动,对新纳入贫困户中需要进行“七改一增”的281户,按户建立台账,明确事项,确保任务清零。对“七改一增”已改户开展回头看行动,仔细排查,建立台账,对标准低的272户进行提升。
开展技术培训 提升脱贫质量
2016年,彭桥镇林山村贫困户张金会,在参加完村里组织的果树种植培训后,在村里的帮助下承包了10余亩地,种植桃、葡萄等果树。第二年,张金会就实现了脱贫。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根据贫困户意愿,定期举办“雨露计划”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电工焊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掌握技术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5000余人,本市各类带贫车间、带贫基地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0余人。
此外,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市农业农村局在各乡镇巡回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和家政服务培训。先后举办实用技术和家政服务培训,培育“巧媳妇”3200多人,培育和带动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农村“巧媳妇”,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市人社局联合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开展小麦、花生、水稻种植以及龙虾养殖等技术培训近百期,先后有12万余人次接受培训。
线上线下齐发力 消费扶贫显成效
在二广高速构林服务区的超市内,摆放着20余种扶贫产品,在服务区停留的游客们选购着自己想要的产品。2020年,该局充分发挥高速服务区的便利条件,组织6家扶贫企业参加消费扶贫活动,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额达30余万元。
在全市建立501个益农信息社站点(涵盖全所有脱贫村),自运营以来,共开展公益服务量2230余人次,便民服务量11630余人次,产生便民服务经营额26.2万元,电子商务成交额18.4万元,开展各类农民信息化培训9913人次,利用12316免费电话平台咨询服务9000多人次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持续巩固提升农业产业扶贫成果,坚持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市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该局局长马艳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