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管理局 “三驾马车”拉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2022-02-15 16:36:09 作者:丁自力 刘 炯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新年伊始,捷报频传。日前,我市中医药文化著作、民俗研究、非遗保护“三驾马车”拉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经验在全省交流。

厚积薄发

编纂“医圣故里中医药志”

“编史修志”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市中医药管理局在丰富史料,考证周详的基础上,集中全力编纂《医圣故里邓州市中医药志》,并顺利完成“2021年度河南省中医药文化著作出版资助”项目。

2016年,市委市政府加强完善了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班子,陆续从市直医院抽调6名优秀院校毕业生加入,力量加强后,该局务实重干,开拓创新,确立了“文化引领发展”的思想,重拾屈琦法老先生历时多年编写的《邓州市中医药志》草稿,将续编重编作为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来推进,特邀《南阳历史文化辞典》执行主编、南阳师范学院教授刘太祥,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郑先兴,南阳市军事志副总编辑丁泽增等专家学者作为指导。

立足于实际,该局对传统志书编纂进行了创新,以张仲景文化为导向,较为全面详尽的记录了医圣张仲景的生平,并全面总结了其学术与文化;对全国唯一一位出自县级的国医大师唐祖宣60余年的从医经历和学术思想也有着全面的记述和总结。特别邀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国强为其作序。这是我市有史以来首次以通志的形式全景式记载了有史可查的中医药概况。

与此同时,针对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建议和志书所载时限跨度时间长的实际(公元150年——2020年12月31日),志书编辑部召开各类座谈会30次,实地采访、了解情况千余人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单位、企业、学校发布“征集通知”19期,涉及内容百余项,查阅档案、史书相关书籍资料近千册。三稿之后,印刷20本样书在全市范围内轮流、反复在全社会征求修改意见,邀请名老中医、相关专家学者,对志书进行了详细的“打磨雕琢”,历经6年在领导和专家锱铢必较,不断修改完善中几经易稿,将原来14.5万字16幅图片的志书草稿,编纂成近96万字293幅图片的《医圣故里邓州市中医药志》。

深挖细掘

开展中医药民俗文化研究

“医圣故里中医药民俗文化研究”是我市承担的“2021年度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为了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开展,市中医药管理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确定方向。收集了近200名中医药方面硕士研究生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的意见与看法,同时参考了民间中医药人的建议,召开座谈会三次,在唐祖宣的指导下,确定了由医圣故里历史文化为切入点结合邓州历代医家对仲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挖掘、整理邓州历代医家对仲景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成果,既有创新,更有实际价值。

其次是组建团队。按照分层次、分学科在全市全方位遴选课题及成员,在市、乡、村三级服务机构中抽调可保证本职工作不受影响,且有精力和能力完成课题任务的优秀人才组成团队。通过分工合作,精心准备,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料学论证。项目实施以来市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先后六次邀请专家、教授、学者对项目进行指导、调研、研讨和实地采风活动,根据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结合工作实际,对项目实施进行了“一二三四”量化和细化。达到一个目的(挖掘传承发展好医圣故里中医药传统文化),实施两个结合(理论与实践、民俗与科学相结合),厘清“三个关系”(神农与张仲景、仲景医学与今天中医学、民俗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四个方面挖掘”(从传统历史文化、中医世家、古老的文献和历史神话传说中挖掘资料、寻找规律、探索成因)。

遵古传承

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百花齐放

精准宣传。利用中医世家、优秀医师等各种荣誉评选,以及义诊、中医药文化下基层等活动,摸排具备申请传统医药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潜质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

放宽思路。请教文化部门非遗申请的相关专业知识,打破了中医药方面非遗申请就是诊疗技术、药剂技术的狭隘观念,比如中医药故事以民间文学类目申请,传统中医药礼仪以民间习俗申请。

主动指导。发挥中医药行政部门的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帮助申请中医药方面的非遗传承人的准备申报资料,或者进行指导补充。市人民政府公示的40项第二批邓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涉及中医药方面的传统医药项目高达20项,是全市申报最多的行业。

市中医药管理局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贡献了邓州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