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近年来,市古城实验小学坚持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总抓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文明习惯养成),积极依托三个渠道(文化熏陶、德育体验、书香滋养),蓬勃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举措打造文明校园,让文明之花馨香满园。
重理念 培筑文明“沃土”
该校积极推进“文化校园”建设,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导向,以“博雅少年”“毕业之星”“读书之星”“校园吉尼斯”评选和校歌创编为载体,用多彩校园文化培育人,着力打造“博雅校园”“书香校园”“最美校园”。广泛开展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道德模范、经典诵读、优秀戏曲、国学书画等进校园,用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涵养学生,让墨韵书香润泽校园,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该校还通过顶层设计、课题引领和项目落地等方式,积极探索优质课程实施路径,打通资源共建共享,一大批精品课程脱颖而出。如入校课程、毕业课程、研学课程、德育月主题课程、主题阅读课程、家园共育课程等点面开花,长期课程与微课程兼并,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把课程装进未来,奠基儿童未来。
广实践 培育文明“细胞”
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该校将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育人“大课堂”,引领青少年积极主动学习党史。通过举办“校园红色故事宣讲会”,开展“大手牵小手——重走红色之路”主题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校园红色故事情景剧、绘本比赛,设立“红色阅读角”“我和国旗合个影”“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史故事我来讲”“喜迎二十大 共筑强国梦”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掀起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传统的热潮,使少年儿童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学党史、忆英烈,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少年儿童理想信念教育“活”起来、精神底色“亮”起来。
文明有礼,养成为先。该校从细节入手,夯实文明养成教育,从学生着装、语言到读写姿势、放学路队,都有细致明确的要求,开展的“告别陋习,牵手文明”“好习惯,我能行”等活动富有成效。积极开展“文明礼仪进课堂”“道德讲堂”“红领巾大讲堂”“模拟法庭”及“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选等长效活动,注重典型引领,树立学习标杆,让文明的种子守护心灵净土,呵护生命底色,促进文明礼仪养成。
该校秉承“书香育人 博雅成长”的办学理念,放眼未来,从人生广度的视野延伸到人生深度的情怀,锻造学生博览、博学、博识、雅言、雅行、雅趣的核心素养,学做人,会做事。为倡导孩子们博览群书,该校开设了阅读课,全班同学同读一本书,在阅读课上分享交流;每个楼层、每个教室都设有图书角,让孩子们时时处处有书可读;每学期都离不了图书漂流活动,让爱心和习惯一届届往下传递;每期都少不了阅读测评,把读书和写作有机融合。博雅少年心中都根植了一种理念:带着书香去远方。为了让学生博学,老师们下足了功夫,每个楼层、每个楼梯一个主题,每月更新一次。或是教师制作,或是学生设计,或者家长参与:童心向党、抗疫故事、唐诗宋词、神秘星空、中国符号、世界名校等等,学生们了解了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心中有了目标:梦想从这里起航。
该校通过组织校园读书月和“社团联动 童心向党”社团文化节,让《红灯记》《江姐》《绣红旗》《智取威虎山》等红色题材的经典剧目重现舞台,或“以声颂国”,或“以笔赞国”,或“以舞献礼”,用演唱、绘画、舞蹈等艺术方式让书香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以礼修身,雅雅相融;以德润心,美美与共;以文化人,久久为功。邓州市古城实验小学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切入点,创新性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作范例。近年来,该校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举行的经典诵读活动、红歌大合唱、书法竞赛、社团展演和综合实践活动多次在省、市获奖,连年被评为市义务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并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规范化管理特色校”“最美校园”“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研学旅行实验校”“教师发展学校”“校本教研实验校”“多文本阅读试验校”“卓越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书香四小 悦读越美”获国家级终身学习教育品牌项目。《光明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河南校长》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校文明创建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带着泥土的芳香和青草的味道,古城实验小学以一个来自一线草根学校原汁原味的改革实践,生动见证了文明校园创建的力量。
春催桃李满天下,枝繁叶茂花正艳。培根铸魂,做有根人;启智润心,追五彩梦。市古城实验小学正踏歌而行,向着乘文明之风、扬奋进之帆、绘文明图景、育博雅少年的目标奋勇前进,编织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