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 确保小麦适时播种――我市农业专家为小麦播种献良策

2017-10-19 10:24:52 作者:刘 钰 汤清尊 梅学渊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记者 刘 钰 通讯员 汤清尊 梅学渊) 当前我市小麦播种已进入关键阶段,连续出现的降雨天气对“三秋”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了解,秋收以来(9月23日—10月12日),受“华西秋雨”影响,全市累计降雨19天,平均降水量184.0mm,较常年同期多出3.4倍;最多达310mm比常年偏多6.4倍。

      持续降雨造成各类土壤田间积水明显,沟、河、渠等均呈饱和状态,不仅造成玉米、花生等发霉、出芽,推迟了秋收进度,而且严重影响了小麦整地播种进度。

      日前,记者在市农技中心采访时,农业专家针对上述情况建议:

      抓紧抢收和散墒、整地工作

      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抓好秋作物抢收和腾茬工作,加快秋收进度;同时对已收秋作物及时晾晒收储,以减少霉变损失。

      搞好土壤散墒和秸秆处理,尤其对降雨较多、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田块,要及时开沟理渠,排出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在土壤水分适宜时,采取适当方式,及时整地备播。

      选择优良品种 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今年天气和土壤墒情,我市麦播品种选用上要以弱春性品种为主,适当搭配播期弹性大的半冬性品种。在常年适宜播期基础上适当延后3~5天,不可盲目抢播,因为在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小麦出苗快、苗期发育也快,要保证适墒播种、高质量播种。当前土壤偏湿,应等到土壤持水量降到70%左右时再整地播种,避免因土壤过湿造成土壤板结不易出苗和弱苗。

      对于确因降雨原因或田间积水造成晚播的麦田,超出适播期下限的可合理增加播量。播种过晚的,可将半冬性品种更换为晚播早熟类型或弱春性品种。

      除了适墒适期播种外,播量控制也十分关键。在适播期内,一般地块播量每亩12.5公斤左右,晚播地块播量每亩控制在15公斤左右。

      在适播期内,应搞好田间排渍、散湿,应在土壤适耕期内整地和播种。努力搞好适墒整地,打好播种基础,防止草率播种或盲目增加播量。

      推广小麦减(免)耕播种技术

      对于确因持续降雨,田间湿度大的麦田,可采取旋耕、一体化整地播种或免耕等播种方式,以提早小麦播种时间。在今年墒情过湿的情况下,小麦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影响出苗和分蘖。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专家建议在10月20日左右播种的可选用西农979等半冬性品种,如果在10月30日左右播种,可选用郑麦9023、先麦8号、10号、兰考198、邓麦996等弱春性品种。原则上不晚于所用品种的播种下限,对生产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加强种子包衣 防治病虫害及草害

      因持续阴雨、土壤湿度大,会导致麦田土传病害及小麦苗期病害偏重发生,小麦播种应搞好土壤和种子处理,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小麦出苗后,应加强麦田杂草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