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实施健康扶贫,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健康扶贫工作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提升服务,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并研究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对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提出明确要求。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由市卫计、财政、发改等8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市政府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健康扶贫工作成员单位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并针对健康扶贫工作任务,建立详细可行的工作台账,出台《健康扶贫考核办法》,明确了严格的考核评估机制及责任追究办法,为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我们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大病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确定市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目前两家医院已集中救治各类大病贫困患者275人。对贫困患者实行‘先住院、后结算’制度,全市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对参加新农合贫困患者住院费用实行‘一站式’结算,目前全市已有3096名贫困患者享受了‘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机构免收贫困患者住院押金154.8万元。”市卫计委主任吴玉先介绍说。
对贫困人口实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是卫计委今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我市共筹资483万元,将全市2.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大病补充保险范围,目前补充保险已经报销困难群众222人,报销医疗总费用609.56万元,人均2.75万元。据测算,一个贫困大病患者经过基本医疗报销、大病报销、大病补充报销、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报销后,实际报销比例将达到近80%。
吴玉先告诉记者:在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上,卫计委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对全市89个贫困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目前,已有78家贫困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对尚未达到标准的11家卫生室,采取村医自筹资金、所在乡镇卫生院支持、财政补贴的办法进行达标建设。市政府今年计划对这11家卫生室给予每家2万元的财政补贴,所在辖区乡镇卫生院给予5000―10000元的资金支持,不足部分由村医自筹。预计2018年上半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
同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公开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并积极组织对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对全市所有贫困村乡村医生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服务贫困群众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我市对贫困人口优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照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优先开展健康签约服务,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贫困居民健康档案,实施贫困居民档案标记。对所有贫困人口每年进行至少2次免费健康体检,并对贫困人口体检项目列表登记,定期回访。目前,已累计签约贫困人口2.1万元、免费体检1.3万元、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16期。
此外,我市还以贫困村为重点在农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制定下发《邓州市贫困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专项方案》,印制《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000余册,对贫困村优先发放到位,并积极组织宣传讲解。多次组织市直各医疗单位深入全市贫困村进行健康义诊活动,为贫困村群众提供免费的药品、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各乡镇卫生院也主动到辖区贫困村开展健康义诊。据不完全统计,各单位免费送出的药品、宣传品价值达100余万元。目前,健康义诊活动在全市所有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并形成常态化。
“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人口明显认识到了健康扶贫的主要政策,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基本实现了三个目标:通过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实现了‘看得起病’的目标;通过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引导优势资源下沉,提升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做大做强县级医院专科建设,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实现了‘看得好病’的目标;通过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素养培育,农村群众防病意识和技能得到提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开始形成,实现了‘少生病’的目标。目前,我市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吴玉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