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2016-11-03 17:05:33 作者:李中贺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他们是城市最接地气的工作者,每天10多个小时不停的挥动扫把,街面上哪里不干净,比他们自己的衣服脏了都在意。

    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水平,但他们的工作却是崇高的,他们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称号。

    清洁的街道迎接第一缕阳光

    凌晨4时许的街头,夜幕依然笼罩着四周,人们还在被窝里做着香甜的梦。此时,市内主次干道朦胧的路灯下,“城市的美容师们”已经挥动手中的扫帚,开始新一天的忙碌。一把竹枝的扫帚、简易的垃圾桶和灰斗,一辆简单的清运车,就是他们全部的劳动工具。

    年近花甲的任国清老人,一直负责穰城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转盘东西的人民路段。一个晚上,道路两旁和路面上又满是菜叶、煤渣、纸屑、食品袋等垃圾。“这儿食堂、夜市摊儿密集,晚上逛夜市的人多,尽管老板很注意收集打扫,但还是有人到处乱丢。为了清晨上班有一个洁净的道路,几乎每天四点我就起床开始清扫。”老人边说边挥舞着扫帚,还时不时用双手将堆积的垃圾捧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环卫工段负责人任国云告诉记者:“待到上班上学高峰期一过,又是一轮垃圾清扫,如遇到特殊情况,城市人流量增多,还要及时把人们丢掉的垃圾捡起。最怕的是开车的人扔东西,到路中间打扫安全隐患很大。”

    天色渐渐亮起来,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伴随着汽车喇叭声、菜贩叫卖声、人们的说话声,新的一天开始了。

    暮色中完成最后一袋垃圾收集

    每天早上和傍晚时分,市内的大小街道,都会响起那熟悉的声音,“邓州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这就是我市的环卫垃圾清运工正在进行他们的工作。

    30多岁的刘先生,负责穰城路到文化路的团结路段。“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启动垃圾收集车,播放喇叭,极低的档速,走一段等一阵子,等市民把垃圾整理好提来倒进车厢。整个路段,走一趟近一个小时,然后要到每个垃圾收集点,把满箱的垃圾用收集车运走,干完一整套,下来得3个多小时。”

    在城区九小旁的垃圾收集点,记者看到,刘先生将垃圾车上的垃圾箱慢慢放下,然后,摇动垃圾车的摇臂勾住已堆满的垃圾箱,稳稳地放在垃圾车上,马不停蹄赶往垃圾中转站。每次靠近垃圾箱,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透不过气来。

    “早习以为常了,闻臭不臭了。”小刘说,“节假日还行,学校放假,人流量不大,稍微迟缓一点没事。上班上学时间段,就必须及时来清理,为了避开上学高峰期,7点前我必须得将收集点的垃圾清运走,不然堵车难以前行,并且恶臭会影响行人和学生。”

    绝不让垃圾积存影响市民

    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承担着垃圾压缩转运的重任。自2013年我市开展“六城联创”以来,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3座,改建12座,大大改善了垃圾转运条件。

    位于市环卫局对面的垃圾中转站,3位年长的工人正在忙碌着。60来岁的王海波,负责将运来的垃圾集中压缩。中转站外面,好几辆垃圾收集车,正排队等候“卸货”。中转站负责人是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叫胡桂荣,她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辆辆垃圾车安安稳稳地将垃圾倾倒进压缩池内。王海波和另外一位工人,拿起工具将散落在池周边的垃圾清理干净。然后,又马不停蹄,操动机器,将池里的垃圾压紧、压实。压缩产生的污水随着固定管道排出,以免臭味扩散。最后,全封闭的大型垃圾车将压缩的垃圾运往处理厂。

    记者在垃圾中转站里呆了十几分钟,早被难闻的馊臭味熏得难受。“中转站的垃圾味比垃圾桶要强烈的多,我们每天冲几遍都不行,冬天好些,夏天一般人根本受不了这味儿。我吃住在中转站几年了,早就习惯了,甚至连口罩都不需要戴。”胡桂荣说,每天早上5点准时上班,有时忙下来早饭到10点才能吃,平均每天压缩垃圾在10吨以上。

    “环卫工工作量很大,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但他们不畏辛苦,默默奉献,我们在此呼吁广大市民,提高环保意识,按时按点倾倒垃圾,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市环卫局副局长胡光立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