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这里商铺林立,人流如潮;水泥道路,纵横交错;绿树葱葱,红砖白墙,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乡间小街。
6月20日,记者走进了穰东镇穰西社区,采访了带领乡亲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该村党支部书记闻荣贵。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之‘环保之星’ 、邓州市宗教和睦之星、功勋党支部书记、首届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诸多荣誉称号,这位50多岁成熟稳健的基层干部告诉我们――
“只要真心为民,阻力能变成动力”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做事情,干工作,只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民’上,老百姓是会理解的。” 闻荣贵说。
穰西社区总人口2960人,其中95%都是回民。改革开放以来,回族群众发挥优势,先后创办了皮革厂、毛纺厂、食品厂等企业。但该村依街办厂、依路成集,规划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导致污水乱流、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整治难度极大。
2007年,闻荣贵刚任职时,居委会没有办公地点,群众办事难,社区内主要道路狭窄,且坑坑洼洼,难以行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闻荣贵多方协调联系,决心重建居委会办公楼,对社区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许多群众当初不理解、不支持,修路改道任务一下达,闻荣贵的一个自家兄弟就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到底是不是姓闻,怎么一心整自己人。”他耐心地说:“我们发展为了啥?致富为了谁?不就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给后代留一个好家园。现在虽然有钱了,但是生活环境太差了,这样的环境不是我们期望的,现在不整治,后代是要骂我们的。”
闻荣贵把冷嘲热讽抛在脑后,先后组织召开了12次座谈会,走访群众500多人次,最终闻荣贵的苦口婆心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社区主次干道全部实现贯通连接,道路硬化率98%,绿化覆盖率45%,住户用的卫生厕所普及率95%,处处绿、洁、畅、亮、美,面貌焕然一新。
“经济要发展,人们更拥护”
“要想让社区居民的生活好起来,关键还是要把经济发展起来。”闻荣贵对记者说道,经济发展啦,人民才会更拥护。
在社区工作中,闻荣贵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立了具有服务、规划、引导、协调和管理五大职能的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召开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闻荣贵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先后妥善解决企业电力线路架设、高负荷变压器配置、商场停车场设置、商户流动资金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外来商户和务工人员房屋租赁等疑难问题20多个,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目前,在该社区,以仲景路、中州路为重点,已吸纳服装经营户236户;以供销社工贸小区为重点,吸引皮鞋加工户18家;以民族路清真饮食一条街为重点,先后发展餐饮业28家;以绿色生态畜牧养殖为重点,发展养殖户39户。如今在该社区基本形成了户户有致富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全民创业氛围。据数字显示,2015年该社区人均收入达到了15000元。
“环境变美啦,要让乡风更文明”
美丽乡村创建包括发展生态经济、整治村容村貌、优化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利用、健全公共服务、繁荣生态文化等内容。任务如此艰巨,怎么办?闻荣贵务实重干,勇于担当,克服重重不利因素,保证各项目标实现。
资金筹措是美丽乡村创建中的最大难题,闻荣贵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最终得到了1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他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向穰西在外的成功人士发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倡议,获得了120万元的“乡情”款;他创新方法,把辖区内街道两侧的公共墙面向社会广告招租,又筹集到资金60万元。在此基础上,闻荣贵以 “两争一迎”、“清洁家园”、“六城联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善了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净化了生态环境,完善了社区的服务功能。
闻荣贵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了,群众的文化素质也必须跟得上。为了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闻荣贵带领社区干部党员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掌握致富技能,强化诚信意识,展示新时代居民形象。去年以来,该社区共评选文明诚信商户35户、“好公婆”12名、“好儿媳”26名,志愿服务50余人次,进一步把群众的思想意识引导到道德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