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有了技术指导员的精准服务,今年小麦又是大丰收。”5月10日,九龙镇后王村村民唐金有看着即将收获的小麦,笑着对记者说道。
2014年度,老唐被我市农业部门选为科技示范户。去年玉米购种时节,老唐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有成的指导下,购买了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关键时节测墒浇水。玉米收获后,老唐一算账,高兴的说:“10亩攻坚田,亩产1300斤”。大灾之年,他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用老唐的话说,就是听技术员的话,选好种,施好肥,行距摆开株距均,关键时间浇好水。
自去年来,我市根据省2015年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在全市启动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开展粮食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常态化,选聘科技服务人员是关键。市农业局副局长姜波告诉记者,技术指导员主要从乡镇农技站具有较高农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中选聘。目前我市共选聘技术指导员118名,其中小麦技术指导员60名,玉米技术指导员58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到每个示范户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生产季节开展“一对一”的技术培训;通过咨询热线、科普宣传车等形式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
“选聘出一定数量的技术指导员,还要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在农村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姜波说。
在科技示范户的培育上,我市主要围绕小麦、玉米两大主导产业,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且稳定性强、产业突出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科技示范户。
按照每名技术指导员指导10个科技示范户,目前我市共遴选培育1180个科技示范户,覆盖590个行政村,占农业村数100%,其中小麦科技示范户600户,玉米科技示范户580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科技示范户中普通农户示范户1070户,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示范户110户。
姜波告诉记者,对示范户的技术指导还要根据示范户种植规模和产业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方案。包括提供适合我市种植情况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农忙季节,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培训;利用网络书屋、3G技术等现代技术培训农户;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定期不定期提供有关市场信息等。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定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指导的到位率。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了更多新的农业技术,为今后指导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5月9日,在市农业局组织的“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培训会上,彭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占说。
当天,市农业局组织我市所有农业技术人员,围绕玉米、花生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举办了培训活动,旨在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新技术、新思想在指导农业生产时发挥积极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较大规模的试验田、有承担多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的技术力量、有开展观摩展示培训活动的标准要求,认定了两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引进、示范、展示新品种4个,举办田间学校培训1期110人(次),开展小麦现场观摩培训2次210人(次)。
周定铎是穰东镇周楼村农民,2013年被确定为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科技示范户。去年,他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在自家责任田里种植了22亩玉米,通过科技培训,并在技术指导员的帮助指导下,认真落实了玉米高产各项综合配套措施,辐射带动周边20余户,建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玉米示范基地,当年玉米亩增产50公斤以上,为全村玉米树立了样板。
周定铎告诉记者,自从他被选为科技示范户以来,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科技培训,不断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使用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并通过入户交流、田间指导、发放资料等方式,向辐射户和周边群众传授科学知识。周定铎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周围多数群众都能进行科学种田,实现稳产增产。
记者注意到,为确保我市粮食稳定增产,我市分别与河南农科院、省植保植检站、省农技推广总站等科研教学单位对接,聘请教授、专家来我市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指导培训农技人员,提高技术指导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姜波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市将把科技服务工作与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科技应用,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措施到田”,确保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为我市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