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邓州网讯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竞争正在由资源投入的竞争转向城市品牌和人居环境质量的竞争,品牌建设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战略和方式。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不仅是适应城市竞争、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彰显邓州市作为丹江口区域中心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外在气质特征的艺术表现,更是提升邓州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如何合力打造邓州城市品牌,提升整体形象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个性与特征的展示,更是这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过程中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即城市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将城市的生态环境、支柱经济、精神品格以及历史习俗、地域文化、民俗和形象标志等诸多要素,经过长期打造、融合和优化,逐步形成的能够识别城市、引起联想、带来附加值的城市资本。城市品牌是社会大众对该城市的知觉,是城市、市民、社会大众之间的载体,是人们对城市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人们对城市价值评判标准中各类要素如自然、人文、经济等形成的综合性的特定共识。它具有独特性、延伸性和实效性,具有标志功能、象征功能和认知功能。通俗地说,城市品牌就是指某一座城市的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要素,包括:历史、文化、地域、经济、习俗等,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称谓。如昆明被称为“春城”,广州被称为“羊城”,义乌被称为“小商品城”等等,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对外具有展示作用、对内具有凝聚作用,其经济价值是各种广告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一个良好的城市品牌不仅可以提升市民凝聚力,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能够吸引外资、引进人才以及发展旅游,带动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更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信誉和声望,对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邓州市品牌意义重大、时不我待。我们应纵观全局、以城市品牌建设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动各项建设工作的深入和升级,形成“磁石效应”,吸引各种资源进入,反哺经济建设,形成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品牌形象螺旋提升的良性循环,从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升综合竞争力、扩大邓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邓州面临的问题。知名企业和名优产品对城市品牌的彰显作用不明显。知名企业及其名牌产品对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提升至关重要,比如,海尔与青岛,长虹与绵阳,茅台与遵义等。邓州虽有“雪阳”、“久友”、“先天下”等商标,但截止目前,全市有效注册商标只有1235件,省级商标总量15个,全国驰名商标只有1个。
产业聚集度不高对城市品牌的提升作用不够。产业的集中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一个城市品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比如温州的打火机、宁波的服装、东莞的玩具,其产业聚集度高,市场影响力大,强势产业和一个城市的名字紧紧相连。邓州的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建设的产业集群区和孵化园,产业影响力对邓州城市品牌的体现和彰显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历史地位沉寂致使城市知名度不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邓州的“八里岗”文化,花洲书院等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尚未形成个性鲜明、影响深刻的城市印象。与周边南阳和襄阳的知名度相比,邓州让外界缺乏了解,印象不深。
城市品牌建设机制缺失。我市各级各部门对品牌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申报、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市“雪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市商标品牌建设分属工商、质检、旅游、文化、工信、招商等不同的部门,各分管部门在各自领域内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彰显特色、有分有合的管理机制,在对外宣传上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对城市品牌的传播和提升作用非常有限。
应该如何“出拳”。政府引导打好“三张牌”。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众多的名牌产品而声名远播。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可以使城市增值,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大的城市品牌之下,要着重打好产业、文化和环境这“三张牌”。
主攻产业牌。城市的产业和企业构成城市品牌的经济支撑,是城市品牌活力元素的重要来源。每个城市都应有能让人们把某种物品同某个城市联系起来,历时久远,口耳相传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我们应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打造好“雪阳”纺织和“凯达”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龙头,把发展工业作为增强城市实力的重点和提升城市品牌的最有效途径。以企业品牌营造城市品牌,全力推进商标战略,打造名牌产品,强化品牌兴市、品牌兴企、品牌富民意识,千方百计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市场认可度强的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用众多的名牌产品展示企业魅力,彰显城市形象。
主打文化牌。文化是软实力,是对城市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名胜、文化名人、旅游景点和传说等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城市文化的具体传承载体,对培育城市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推环境牌。环境是最优质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按照“一河两岸”城市景观规划,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组织实施绿化造林计划,加快铁路公路沿线绿化和村镇街道造林步伐,加大湍河两岸生态治理力度,扩大森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使城市呈现出天蓝气畅、水清地绿、景观秀美的怡人风貌,实现“城在林中、绿在街中、生活在景中”的目标,通过在生态、人文方面加大投资,用绿色和生态提升城市品位,以舒适、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客商、留住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