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2020-08-21 11:42:53 作者:王文建 来源:
分享到:

“……疫苗是给健康人用的,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团队做大量研究验证临床安全风险最低化,把几十年积累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们有信念和信心……”作为“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在常人眼里,面对媒体和受众,慷慨陈词,宏论滔滔,但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陈薇一如往常言语淡定,波澜不惊,归功于团队。淡定,正是淡定,才成就了陈薇。

淡定可以忘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淡于名利的羁绊,外物的诱惑,终使得自己心有归属,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专得住事业,干事创业于是有了成功的前提和保障。西汉董仲舒,年少时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园里自有花如粉,园里自有蝶振翅,园里自有蜂嘤嗡,董生愣是不管不顾,埋首书卷,工夫下处,终成一代巨儒。回顾陈薇为了“剿杀”新冠肺炎病毒进行研究的过程,不难发现,除了深入武汉一线,还有一个细节——以身“试毒”。她学神农,亲身检验药效,亲自注射疫苗。在现代化仪器充斥实验室的今天,陈薇没有躲于实验室一隅,依靠仪器说话,而是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完全把事业当成信仰无私奉献。尽管疲累不已,依然乐此不疲……一切缘于淡定,因为淡定,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事成。自古以来,就是这个理儿。

淡定彰显修养。俗话说得好:“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往往,越是饱学之士,越是低调;胸贮点墨者,时时处处张扬,忘了贵姓。季羡林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平常扮相却像“勤杂工”。一次开学,他主动帮一个新生拿东西,到达目的地后,学生真诚地道了声“谢谢了,师傅!”季羡林笑笑,没说什么。正式开课后,那位学生才惊醒:季先生竟是授业之师。沈从文初入西南联大,遭尽某些教授奚落,仍不哼不哈,教完书,便蛰于小屋读书、写作,著作等身的他,字字珠玑,备受众人仰慕……一个人,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尊贵,而是“腹有淡定气自华”,“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再也飞不起来了”,解掉“黄金”的秘诀,就是“淡定”。

淡定凝聚智慧。老子曾经说过,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顺应自然规律就是“无为”。这个“无为”,正是对“淡定”的阐释。淡定者生惠,生惠者心灵。面对喧嚣红尘,面对繁华诱惑,如果能保持神定气闲的心态,无疑会生出从容、睿智,成功之鸟自然翩翩而临肩头。薛岳从容布阵,“天炉”战法熔万千倭寇为焦炭;孔子以“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循循善诱,引颜回折腰;30年隐姓埋名,于敏获得了“中国氢弹之父”的美名……光环的背后,显而易见,不是我比人聪慧,而是我比人淡定。

淡定的“天敌”是气躁。躁令德失,躁令行偏,躁令智昏,一旦气躁,欲念之蛊就会啮噬心智。而心智一旦被啮噬,就会蒙了双目,如同盲人摸象,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这样就失了思路,乱了章法,吞咽苦果是必然。张飞报仇心切,鞭卒赶路,结果德失身亡;仲永之父只知炫耀,致堂堂“神童”“泯然众人矣”;清代学者周容不听摆渡人之诫,惶急前行,城门在望却不能进……数不胜数的“前车之鉴”无不警醒我们:无论治学,做事,淡定心神至关重要。

陈薇获了奖,探询其是否两院院士,甚或大谈特谈丰厚奖金,不但无聊,而且无趣。“心无物欲,秋空即是霁海;坐有琴书,石室便成丹丘”,好好挖掘陈薇身上那种闪光的“勤学、精思、博采、笃行”,淡定与执着、坚韧和无畏的治学之道,研经之本,才算没有迷失关注、学习的方向和维度。

说到此,不禁想起了鲁迅的《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确实,人生一世,唯有无声地研学,无声地做人,才有机会聆听那惊天霹雳的“訇然一响”。这,当是陈薇传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