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俗语“一叚(jiao)地”的“叚”字

2021-08-27 10:20:27 作者:侯保国 来源:
分享到:

在邓州的农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语,即一叚(jiao)地,两叚地,这一叚地,那一叚地,至今仍能听到这种读音。

很显然在上述的一叚地,两叚地,这一叚地,那一叚地中的叚字,明显是作为一块田或一块地的量词,也可以说是专用于土地面积的形状量词。而在《新华字典》和《中华大字典》里,则没有这样的解释。显然作为土地面积形状量词的“叚”字的释义和读音,在这两部字典里失收了。

《新华字典》第十版(商务印书馆2004)216-217页载:“假(叚)。1、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对:假头发,假话。【假如】、【假使】连词,如果。2、借用,利用:假手于人。假公济私。3、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说。”

《中华大字典》载:“【叚】居下切音贾马韵。1、借也。闕。见《说文》(段注)谓闕其形也。其从又可知。其余则未解。人部假云:假借。当作此字。古多借瑕为叚。2、通假。《仪礼少牢餽食礼》叚爾大事有常。

而这个字的写法在邓州张村冠军人李桂馨光绪十二年(1886年)撰写的《李氏祠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张村冠军李家庄李氏祠堂门前立的一通《李氏祠堂记》载:“……祠基地壹亩捌分叁厘叁毫。新置祭地贰亩壹分伍厘柒毫,与祠基地相连,共为壹叚。北横贰十弓,中横贰十弓,南横贰十贰弓叁尺伍寸,中长四十陆弓壹尺壹寸。旧遗祭地壹叚叁亩伍分,坐落邪庙张姓门前。”

“叚(jiao)”字,作为土地面积形状量词,在明、清时期,已经是普遍使用,在《明神宗显皇帝实录》载:“至王家丘舡路沟一叚,地势趣下,白河适当其冲,秋水暴涨,最为河害。”(清)《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七载:“又白墙门东一叚,地势稍低,旧坦外防塘脚不整。”(明)徐应秋撰《玉芝堂谈荟》卷五载:“瓦棺寺后,松林中一叚地,最髙敞处,上元佳境尽在其间。”明崇祯刘兴我刊本《水浒忠义志传》第九十七回载:“王庆只得前去扫净一叚地面,排下骰碗放那,钱在地上。”乾隆版《合阳县志》第二卷《田赋第三》载:“文庙香烛田一叚,一十五亩二分四厘二毫,在安平村;一叚一亩一分,在南长益村。”又载:“在南门外五里坊西者一叚,二亩;在白杨陵村者一叚,三亩三分;在北康家屯者一叚,四亩;在金水沟者一叚,三亩。”

由上可知,作为土地面积形状量词的“叚(jiao)”字在明、清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颜汝毅发表在《中国周刊》的文章《被现代人曲解的“叚”字》称:“【叚】这个字多用作量词,指一片土地。一片的大小不等,有几亩,也有几十亩,甚至几百上千亩地,是一个形容词或者说是量词。实际上这个字应当还有一个读音,应读‘jiao’,这种读法在关中渭北一带非常流行,也是农村用来泛指一片土地的量词,这个量是个大概的量,没有具体标准,但字典里无此读音或释义。”

显然,作为土地面积形状量词的“叚(jiao)”字的释义和读音,在《新华字典》和《中华大字典》这两部字典里,明显是失收了。“叚”这个通俗的方言俚语,之所以没有在字典里传下来,不外乎,编写字典的人不种地,种地的人不编写字典罢了。

从这个“叚(jiao)”字的读音和书写及使用,可知邓州底蕴丰厚,历史文化悠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