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邂逅的许多县城里,唐河最为有缘,人、河、城堪称一河诗歌、一城文化,以及满城的美食。
唐河是著名诗人李季、哲学家冯友兰故里。小时候听外婆说,大舅在那里,因家庭成分高,大学毕业后,他在唐河一所高中教书,并娶妻生子。在家的两个舅舅说他没有良心,只顾小不顾老,外婆因为思念长子几乎哭瞎了双眼。外婆去世后,我为外婆流泪,从痛失亲人的泪水里生长出唐河记忆,长大后在书本里寻找唐河,从熟人口中了解唐河。
唐河,有中州明珠之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今名人辈出,因河流纵贯古唐州地而得名。这条孕育了仰韶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的母亲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条。
有水的城市就有灵性。始建于宋绍圣二年的泗洲寺塔,是古老唐河的千年坐标,其遥相呼应的文笔峰塔,是唐河人培植文风的见证。
也许是对李季诗性的敬惜与深爱,是对冯友兰思想清澈的辨析与洞察,让人流连欣赏的滨河景观带、友兰湿地公园和凤山地质公园等大型绿地和游园像“城市的精灵“,生机勃勃地构成了丰富的唐河湿地生态资源。“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的佳话,凸显了“会呼吸的城市、能说话的文碑”两大城市功能,生态和文化涵养了县城的品位。
围绕唐河两岸建设行政文化区、产业集聚区、商贸文化区的“一河三区”前瞻规划新鲜生动。唐河县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也是河南重要的石油基地,其历史光辉灿烂,既文韬又武略,光武帝刘秀开国28宿将中的6大宿将都生于唐河,近代中将刘希程、红军师长吴寿青也是唐河人。
李季原名李振鹏,唐河县祁仪镇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有研究,初中肄业赴异乡,更名后声望大隆,从河南到陕北,从唐河曲艺到陕北民歌,他创作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名满天下。曾任《诗刊》《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他的诗行如同河流一样,穿过田野和长夜,把精神营养输送到广袤的大地人间。
唐河的人文故事,让唐河印象渐次明晰。许多年后,我为了寻找失联的大舅,结识了许多和唐河的朋友,与友人在这座古城寻找风味小吃,穿越变化中的古城,漫步在月光下的泗洲寺塔,捧着桅子花面对一轮明月席地而坐,唐河牛肉、凉粉儿、烧鸡和咸鸭蛋,这些美食使我仿佛听到了李季的笑声:这是一群和我一样有着浪漫诗心的读书人。沉浸在他的话语里,蟋蟀声穿越塔石,万家灯火里,世间百味弥漫开来。
20多年前,我曾专程到唐河,寻找冯友兰和李季留在这块土地上的印记。在河南省文学院首届高研班上,我和李佩甫主席谈到唐河的名人时,记得这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说:你们南阳是个出思想的地方,冯友兰是哲学家,李季是大诗人,李季很小就在追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的灵魂有翅膀,所以飞出了唐河。唐河,因为出了名人,而为世人所注目。
哲学的哲思和诗人的诗性折射出光芒时,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饱含着生态浸润的古城,在现代文明的演变和延续中充满独特。从自我的些微视角看,为什么这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哲学家、作家和诗人?我知道的就有田中禾、陈涌泉、夏挽群、马新朝等,不认识的唐河文朋诗友还有很多。这现象值得探讨研究,是否唐河这块丰盛的土地,除了供养辣椒、大豆、红薯、玉米、小麦,还有生长文学、哲学的细胞和养分?
一次去驻马店开会,专程滞留唐河喝了浆面条,汤香、味鲜,面有筋骨,不禁大呼美味。之后,又慨然总结出一种唐河精神:唐河人做任何事都认真,都会做到极致!和唐河人说起祁仪镇的李季,他们说自古那里的百姓就崇尚读书,家家户户供孩子上学堂。翻阅镇志,上面详细记载:明清年间,祁仪镇附近就有书院和多家私塾。清宣统元年,祁仪镇创建了第一所小学,李季离家前,就在镇南的南李庄“多福小学”教过半年书。
在地图上,我们查不到祁仪小镇,小镇走出来的文学、哲学大家,却身影硕硕,“三冯二李”(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李季、李文元)都是祁仪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今天,与李季的诗文一起漫步唐河古城,入内出外,登城望塔,他的诗歌和一些文化往事,更加全面、立体和鲜活。
历史总在不断地重复,唐河这座生长名人的古城,不久的将来,还会诞生出很多名人。在我的印象里,唐河人坚毅、勇敢、执著、聪慧,既有人文理想,又有个体精神,无论走出唐河的冯友兰、李季,还是走进唐河的建设者一如我的大舅等,这些坚守者、出走者和治理者,都有一颗造福唐河的拳拳之心,缘于激情与情怀,广袤丰厚的唐河大地,正生长出无尽的远方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