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 照我寻亲路

2022-11-29 15:23:44 作者:史 娟 来源:
分享到:

奶奶大字不识几个,口袋里也没啥钱,却经常拎上提包,再带点玉米面之类的土特产,去走亲戚。什么南阳、泌阳、许昌、山西等地,每年必去,远远近近,披星带月,从一个地方又到另一个地方,历时好几个月。

奶奶回来后,就唠叨亲戚是如何招待她的。从奶奶嘴里,我知道了我有许多从未谋面的亲戚。

有一次,奶奶从外边回来,带着一位比她更老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跟奶奶长得很像,俩人跟双胞胎似的,是奶奶在山西的大姐,我的大姨奶。

招待大姨奶吃饭时,大姨奶和奶奶向我们回忆了1942年大饥荒时,她们逃荒的情景。

奶奶家在许昌。1942年秋,奶奶10岁,大旱颗粒无收。到处像火烧过一样,连树都难以见到。村子里能逃走的都已经逃了,奶奶家已经断粮,上有老下有小,连逃都不好逃。奶奶的母亲和奶奶的奶奶相继饿死家中,再不想办法逃走恐怕全家都要饿死。万般无奈,家里将大姨奶卖给人贩子,往山西去了。卖得的一点儿面粉和一些黑馒头当口粮,背上一口小锅,一家人向南逃去,准备投奔驻马店市泌阳县我奶奶的姑姑,我的老姑奶家。

这点粮食极为珍贵,一天只做一顿饭,一把粮食5个人吃。刚开始还能幸运地找到一点刺角芽这样的野草,没走上半个月,逃荒的灾民越来越多,连刺角芽也被吃光了,甚至连许多树的皮也被剥吃了。灾民们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手上的血管清晰可见。灾民们一家一堆儿,各走各的,整天头晕眼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卖大姨奶得来的粮食虽然很仔细地吃,却也吃完了,就开始沿路乞讨。就是在大家都缺粮的情况下,仍然有好心人,愿意自己少吃点,也给讨饭的一口红薯面。到泌阳的路并不平坦,需要翻山,奶奶已经记不清翻的什么山了,只记得山中尚有一些野山楂可以果腹。山楂本是助消化的,但能吃到野山楂,让胃里有点东西,这就让大家觉得有活下去的希望。

行至泌阳时开始入冬,奶奶的父亲,我的老外爷,将唯一的儿子过继给了泌阳的老姑奶。就这一家人在此处寄居,还常受欺负。后来,老姑奶的婆婆竟要将奶奶和奶奶的妹妹卖掉。老外爷性子倔强:“走,回家,死也要死在家里。”

第二年春天,老外爷拿着老姑奶偷偷给的一点儿粮食,带着奶奶和奶奶的妹妹返回许昌。往回走哪还有活路呢!回家的路越走越难,很多村子都空了,连饭都要不来。终于到了家中,不仅大旱又生了蝗灾。最终要强的老外爷,舍不得儿女的老外爷,还是将奶奶和奶奶的妹妹卖掉了。

跟着人贩子才有粮食吃啊!老外爷再三恳请人贩子:“请将我俩闺女卖个好心肠的人家,最好卖到同一个地方,姐妹俩能有个照应。”一个人只卖了一个长条形的锅贴馍。老外爷留人贩子住了一晚:“教我跟闺女们多待会儿吧,跑不了,跑到哪儿都是个死。”

半夜,借着月光,老外爷拿着锅贴馍摇醒两个女儿:“吃吧,在家吃顿饱饭。”两人含泪让老外爷先吃,老外爷说:“你们吃吧!”说完就起身走了。两人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着锅贴馍的香味,商量着路上一定记住路,好回来接老外爷去有粮食的地方。第二天一早,人贩子将姐俩叫起来赶路,才发现老外爷已经自杀了。

奶奶家这个原本开着染布坊,有着三进三出大院子的热闹人家,就此离散了。不足一年,他们经历了几次生离死别。如今,院子还在,只是这一家人却再也不好聚在一起了。

空荡荡的院子里着飘着姐俩撕心裂肺的哭声,奶奶的妹妹抱住奶奶说:“二姐,咱俩一定要卖到一地方。”后来姐俩都被卖到邓州市了。

多年以后,奶奶的儿女们都成了家,她才踏上了寻亲之路。她只记得亲人们大概在什么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址。奶奶不识字,盘缠又不多,在外风餐露宿,其艰难可想而知。夜里,她常抬头望月,那一轮皎洁的明月,给她信心。她常这样想:月亮缺了能圆,我们一家也一定能团圆,我一定能找到亲人们!

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她常遇到好心人给予帮助,最终奶奶凭着信心和爱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还有别的亲戚。

找到了之后,团聚、多见见成了他们唯一的心愿!姨奶舅爷们身体都不好,奶奶就多跑几趟。

这大半生别离啊!大半生没过过一个团圆像样的中秋节!大姨奶和奶奶说到痛处,泪流满面。

大姨奶说,特别想来这里看看,不顾病痛,就跟着奶奶来了。她各家探望之后,在我家小住了几天便回山西了。她回去不久,就病逝了,第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惊闻噩耗,方体会到奶奶口中“见一面少一面”的残酷。

如今,奶奶已经不在,只有天上的明月依然往复圆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