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已在彭桥执教二十余年。2016年,农民作家常振田回乡赠书,收到这批作品后,我爱不释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到年终放寒假时,我已将《东家恩仇记》(上下卷)和《山乡播火人》通读两遍,阅读后我被作品中那鲜明的主题思想和优美的语法修辞深深打动,从而使我觉得这两部作品犹如一场文化盛宴,让我回味无穷。
《东家恩仇记》受到领导和文友们的点评肯定,我觉得呼唤爱心助教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凡是此书的读者或许都有同感,故事一开始就从寻求爱心助教入手,故事结尾则以寻求爱心助教成功结束,使得那一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都能读书,至此作品为呼唤爱心助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凭心而论,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社会上需要这种呼声,这种呼声是一种求助,更是一种期盼,正是这种呼声才唤来了大批爱心人士的帮助,才使那些失学儿童有钱读书有校读书。因此,在当时来讲,呼唤爱心助教已是那个时代的强音。
常振田同志不只是在他的文字作品中振臂高呼爱心助教,在他的工作中也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最终获得可喜成果。
1995年10月,市委党建工作队在该村组织换届大选,常振田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着全是险房的校舍,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寻求爱心人士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连年遭灾的困境,不让一个儿童失学。于是,他便四处打听,托关系找熟人,最终通过本姓兄弟从事建筑中介工作的常振法老哥,联系到了穰东银雷建筑公司来柏林村盖教学楼。
银雷建筑公司怀着满腔的爱心,带着丰厚的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开赴柏林村,面对该校三层四十二间面积的大型教学楼,在包工包料的前提下,在柏林村支付5万元的启动资金后破土动工,体现了建筑方的助教爱心。
在银雷建筑公司的鼎力相助下,历时两年半,一座现代化的教学楼便交付使用。柏林村教学楼从质量管理到外观结构,从施工细节到安全性能,都有一套详细的科学数据,它打破全市农村村级小学所有教学楼的各项记录,尤其是7.5级的防震体系和防震性能受到南阳市设计院、邓州市设计院专家和权威人士的高度赞扬。
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柏林教学楼巍然屹立,主体结构和外部建筑依然如初,教室内外连一块泥批都没脱落过。如今,凡是从这里路过的村民和在这里执教的老师们无不发出深深的赞叹,面对这座大楼,人们饮水思源,首先想到的是银雷建筑公司的经理陈银雷和已退休的村支书常振田,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努力,才有了柏林小学辉煌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