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县抗日救亡运动

2019-12-20 09:45:55 作者:王林森  李爱民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1939年5月11日夜,日寇数千人由湖北枣阳窜至邓县境内,县当局政要和民团纷纷西逃。而邓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展开。

罗庄战前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5月12日下午,邓县中学学生、共产党员韩作黎带着女师学生傅玉珍、延秋芬、彭承琪、胡兴荣、卢明珍、赵书芬等人出城,于13日到达邓县、内乡、镇平三县交界处的罗庄乡彭岗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在镇平、内乡的开封各校的罗庄籍学生、共产党员彭光训、马秉荣、杨天堂等也回到家乡。共产党员孙题录、杨迺秀、林书运、李振麟、马金铭等赶到罗庄镇高庄村领导战前抗日救亡动员活动。一时间有共产党员、民先队员、进步青年30余齐聚罗庄。

中共邓县区委为更好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决定原区委组织委员孙题录任书记,杨天堂任宣传委员,并与罗庄镇党支部研究决定成立宣传队,发展组织,筹备枪支,建立武装,准备在土谷山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由韩作黎等负责带领“民先”队员、进步青年,组织发动当地青年,晚上在高庄初级职业学校戏楼上演唱革命歌曲,白天以高庄为中心巡回在罗庄、南古、彭岗等村庄发动群众,奋起抗日。孙题录到十林镇柳堰村做民团团长孙先周的统战工作;杨天堂利用家族关系控制了高庄的部分零星枪支;孙题录起草了《告邓县父母兄弟姐妹书》,由杨天堂在高庄职业学校将《宣言书》刻印后,在十林、张村、文渠一带散发。

成立临战“国民兵团政工队”

1940年1月,黄绍斌出任国民党邓县党部录士、县国民兵团政治教官和三青团区队附等职,以合法身份委派共产党员孙鼎、卢鹏万、林书运、孙逸竹进入三青团内部开展活动。5月,日军发动宜(昌)枣(阳)会战,已担任国民兵团政治教官的黄绍斌,组织了孙鼎、林书运、卢鹏万和进步青年韩守臣、杨遂林等10余人的“邓县国民兵团政工队”。当日军进犯迫近县境,反动派惊慌逃跑后,政工队组织人员在城内出壁报、战讯,教育群众沉着应对,高度警惕,保持社会安定。他们积极给前线官兵书写慰问信,鼓励抗日将士英勇杀敌报国。同时,还准备随着战局的发展,将政工队下伸到兵团各中队去开展政治工作,以直接掌握兵员和武器,坚持抗日斗争。

创办“七七小学”

1938年冬,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干部训练班、后防机关及随军家属移驻邓县十林镇张坡、操场、王河、魏寨村一带。1940年5月6日,在宜枣战役中,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1943年3月初,中共秘密党员、副总司令张克侠在十林镇操场村筹建军官子弟学校——“七七小学”,不久改小学为中学。更名为“自忠中学”,张克侠兼任校董事长。

张克侠聘请爱国教育家杨绳武任常务副校长。中共地下党员祁鹿鸣、刘寿之、杨谊生、刘西轩、杨一凡等先后进校任教。1944年10月10日,在校党员10余人自动成立了中共张坡临时支部,祁鹿鸣任书记,杨谊生任组织委员,刘寿之任统战委员,刘西轩任宣传委员,利用教学之机,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在干训班图书馆工作的刘西轩,购买和收集进步书刊,如《新华日报》、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等,在进步师生中传阅。同时,还利用关系掌握干训班电台,组织进步师生收听陕北的广播,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憎恨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和腐败,拥护共产党,向往解放区。仅1944年春,就有靳润民、肖子明、牛畏予、李绍华、李学谦、陈玉照、刘青山、路金荣、魏民、田志烈、吕梁等人到抗日根据地,加入抗日队伍。1945年春,自忠中学迁至湖北省竹山县。

自忠中学在邓县的两年多时间里,党员教师在教学中传播革命思想,培养进步青年,为党输送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