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后方医院

2019-12-20 10:25:29 作者:笑熬浆糊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话说1947年12月3日,为挫败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的围攻,扩大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实施战略再展开,命令麾下第10纵队西越平汉铁路,开辟桐柏解放区。

12月15日开始,8天时间内桐柏军区部队连克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5座县城,可邓县(今邓州市)县城成了桐柏区腹心唯一的一块硬骨头。

邓县是南阳、襄阳、老河口3个军事重镇的联结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当时,盘踞在县城的原国民党邓县党部主任、保安司令丁叔恒纠集11个民团和1个敢死队约计1.3万人死守邓县城。

邓县城有内、外两城,且有六丈宽、一丈多水深的护城河环绕。城墙至护城河之间密布鹿砦、地雷和明碉暗堡,易守难攻。

为此,邓县反共头目曾夸下海口,邓县城防固若金汤,万无一失。确实,像邓县那样的城防工事,当时在中原乃至全国也是少有的。所以当时有句顺口溜“打七州,攻八县,没见过邓县真捣蛋!”可想而知,当年解放军为了攻克邓县城,付出的是怎样的鲜血和生命代价啊!堤南高寨高大坚固,相对安全可靠,因地处邓县城北,距离邓县不远不近,使这里在解放邓县时,又被派上独特的用场,成为临时的后方医院所在地。

堤南高村已89岁高龄的高知杰老先生,虽患病多年,行走不便,但他谈起当年为驻村后方医院抬担架的故事,思维异常的清晰——

“那年我17岁,伤病员从邓县不断地抬过来,都安置在民房里。当时有一位重伤病员,大概是军官,有关领导让往条件好的唐河医院转移。我们四个人承担了任务,先将竹床两头绑上长棍子,抬着竹床将伤员送到(邓县)穰东。到穰东后,再由别人转送唐河。一来回两天,在穰东住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回来了。”

据了解,当时堤南高村就有高书俊等100多人先后参加了后方医院的担架队,参与抢救和护送受伤的解放军战士。

也许那就是一段本不该被遗忘的历史,高知杰先生对曾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记忆犹新。

“堤南高寨基本没被打开过,这个地方安全,离邓县不远,才作为后方医院临时救助伤病员。1947年底开始打邓县,堤南高寨的后方医院差不多持续存在一年多。稍好点的民房都腾出来,让后方医院使用,那时条件差,记得还有一位伤员睡在铺了麻秆的床上,据说受了风,没能救治过来。”

堤南高村高知国先生的老宅,坐北朝南,是青砖土坯混合墙体,主房三开间,西侧间为独门独窗单间,红漆木门木窗,格调简朴。据高知国老人介绍,此房修建于1938年以前,当年后方医院设在堤南高寨时,此房曾作为仓库使用。

当然,堤南高村像这样的传统建筑还有更多,它们目前大多分布在古寨内的西部和东北部,均为青砖土坯混合体,多为一进四合院落,至今多数仍保留着最初的样貌。它们相当一部分共同构成了那段特殊时期后方医院的主体,为伤病员提供了疗养的栖息地。

曾经的堤南高人不仅为当时转送过来的伤员提供病房、救护室和手术室,而且高氏族人还为部队供应了粮食,有多数村民还参与了后方医院的临时救援和杂务工作,为解放邓县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深藏民间的后方医院,为古老的村落书写了近代军民并肩作战的史话,也为厚重的堤南高村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

历史虽然掀过了一页,但它也留给后人无尽的回忆和思索:为求解放,不知有多少无名战士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生命。时至今日,战争从来没有在地球上消失过,也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和平与自由的珍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