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养羊我不仅有了收入,还脱了贫,我这10几只羊到年底又能卖个好价钱,终于不用再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了。”近日,彭桥镇高营村脱贫户闫怀业这样说。
近年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彭桥镇因地制宜,根据贫困户特点,大力推动养殖业发展,积极引导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养殖产业中,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对于农村地区的群众来说,养殖家畜都有一些基本的经验,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不仅能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而且能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脱贫致富。”该镇党委书记姚进儒告诉记者。
深秋季节,走进彭桥镇高营村高峰养殖场,工人正在给羊喂食配置好的饲料,500余只品种肉羊按出栏顺序分圈饲养,抬眼望去,旁边的牛圈里几十头牛膘肥体壮。
该养殖场的负责人,正是高营村的党支部书记高锋,养殖场不仅是高锋本人的创业梦得到实现,更是带动全村的贫困户走上了养殖之路。
2013年,高锋外出务工回到家乡,在几经考察后,他创办了家庭养猪场,养了十几只肉猪。随后,高锋看到牛羊养殖的市场价格稳定,更有利于长期发展,2015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开始养殖品种羊和牛。
“农村经济之所以落后,环境差是一方面,关键还在于缺少带头人引导。养殖场规模扩大以后,我就一直在想,怎么能响应政府号召,带动贫困群众跟着我一起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高锋说。
据了解,为了使贫困户抛弃“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高峰多次和村干部一起上门,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在不断地鼓励下,多数贫困户都愿意进行养殖。随后,村干部和扶贫人员根据贫困户的个人喜好,让他们自行选择养牛或养羊,并统一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引导他们抛弃“人放天养”的养殖习惯,推行科学养殖,以降低贫困群众的技术和市场风险,确保收入稳定。
胡道英今年60多岁,患有慢性病,丈夫和儿子均已去世,只留下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子,生活十分艰难,一度她都觉得生活没了奔头,2017年,她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胡道英在高峰的带领下开始养羊,从一开始的3只羊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只,从依靠传统养殖习惯到“养羊达人”,胡道英家的收入增加了,2019年顺利脱贫。
“我现在养牛养羊都不用怕,技术、防疫、喂养都有人手把手的教我,脱贫我很有信心!”说这话的是该村贫困户丁生豪。丁生豪自身患有肾衰竭,还有一儿一女在上学,2017年他开始养羊,今年8月份他又购入一头牛,高锋更是整天上门对他进行指导。
如今,高锋的养殖场养有500多只羊和20余头牛,对料草这块需求量比较大,所以他种植了50多亩牧草作为基础饲料,每到种草、收草的季节,贫困群众前来务工,日工资60—80元。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群众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像高营村以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在彭桥镇不是个例。
该镇丁冲村7户贫困户,在镇、村两级的引导下,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养殖,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发挥了助推作用。
“咩咩咩……”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丁冲村贫困户李玉柱家,家庭式的养殖场里十余只羊正欢快地叫着,像是迎接我们的到来。说起养羊的经历,李玉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老伴身患疾病,每天都需要吃药,家里有了病号,生活就宽裕不起来,多亏了后来大家对我的帮助,教我养羊、养牛来挣钱……”
据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在村委会和帮扶人的帮扶引导下,2016年,李玉柱在村里开始养羊,随后又增加了养牛。同时,村支两委为了消除他的后顾之忧,还专门请养殖专家对他进行手把手地指导,送他去镇、村的养殖培训班听课,确保养殖无忧。2018年,李玉柱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贫穷的面貌,光荣脱贫。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彭桥镇依靠农村特有的养殖优势,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并依托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借助他们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力,念活了养殖经,走出了一条带领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