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人社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述评

2022-01-27 10:55:46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一)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人民至上的旗帜,始终飘扬在人社系统砥砺奋进的征程上。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人社部实施十项专项行动,58项具体事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1年1—11月,向165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6亿元,支出各类就业补贴827亿元,向326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92亿元,及时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912亿元,为2354万困难人员代缴26.8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2132万困难老人按月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点对点”运送农民工162万人,输出家政服务员29.4万人;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阅读量1.2亿;为2000万余名办事群众累计减少6000多万份证明材料;全年组织1200余名专家赴基层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约2300场次,惠及当地群众约4万人……一串串数字,一张张清单,清晰展现着人社部门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

这是一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实践,这是一次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彰显人社担当的生动诠释。有群众点赞,“材料少了、速度快了、方便了,体验也好了,很多我们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也得到了解决,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没有比群众满意更高的赞赏,没有比群众幸福更高的追求。

(二)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站在党史百年这样的时间线上,在开启下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切身感受息息相关,一头连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头连着民心。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夯实党的群众基础阶级基础的实际行动”“增进群众感情的重要载体”“推进人社工作的重要抓手”。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才能更好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从部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到党支部、党小组集体学再到个人自学,从结合业务学到一线实践学,从专门党课到微党课,从青年读书班到专题辅导,感悟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形成坚守人民立场、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坚实的思想根基中稳步推进。

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交流推进会,召开全国人社系统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电视电话会,专门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部党组高位推进、高效部署,为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出动员令并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工作机制,精心制定方案,部领导分兵把口,加强督促指导,各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实行项目推进、专人盯办;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摸准查实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成果清单;加强日常督查督办,对进展情况跟踪问效,对清单实行挂账销号,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螺丝不断拧紧,在扎实有序中推进。

在办事大厅,在服务窗口,在企业一线,部领导、各地人社厅局长以普通群众身份,对人社业务咨询、申请、受理、审核、办结、反馈等开展全流程检验。这是一次对群众办事的亲身感受,也是一次了解人社服务痛点、难点的直接体验,更是一次党性、思想的洗礼。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办实事“既要掷地有声、更要落地砸坑”“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直接感受得到”,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着力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层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展现出人社的实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人民至上的声音不断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荡响,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意识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践行。

(三)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办实事的方向。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在哪里,人社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以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关系千家万户。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岗位;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和专场招聘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专项帮扶;减轻企业社保负担……实实在在的稳岗减负扩就业措施,在政策端做“加法”,在企业端做“减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

“刷刷手机,就通过直播找到了工作!”江西工程学院的毕业生胡帅康没有想到,找上心仪岗位只需网上一键;“不需要填报申请和递交材料,稳岗返还资金就自动打到了账户上。”中鼎精工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谢玉雷感觉到的是方便、快速;“多亏了‘就选山东’医疗卫生专场招聘活动助力。”一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专场招聘,让用人需求大、精准对接医药口学生难的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松了口气”。“直播这样的岗位推荐,特别贴近,有吸引力。”“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就业信息,很是方便。”一些网友纷纷留言。一项项针对性的精准措施,一次次及时的就业帮扶,给身处疫情阴影之下的各类人群就业、企业招人带去希望的阳光。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扩大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范围;加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引导长江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17.16万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应保尽保;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促进基金保值增值;制定出台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维护新就业从业人员权益……社保温度不断提升,为他们披上温情而坚实的“铠甲”。

“打开电子社保卡,就能清楚看到‘长辈版’标识。大号的字体、简单的显示,真的是轻松阅读。”江西退休教师杨丽不再担心数字化时代带来的烦恼;“新疆的电子社保卡竟然可以在宁波借还图书!”来自新疆的赵军在宁波享受借书10册、借期30天的“同城待遇”。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的积极拓展,让群众感受的是越来越多的便捷,也提升着群众对社会保障卡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了制度依据。“人社部、最高法明确:‘996’违法!”和最高法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帮助中小微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帮助劳动者正确维权,引起网民和劳动者热议;劳动者维权渠道进一步畅通,已从青岛某实业有限公司离职、身在河南的张某,在青岛市劳动保障监察手机投诉举报平台进行投诉,很快就“隔空”收到该公司欠发工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也温暖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心。

人才需要活力激发,创新呼唤激励保障。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体现在每一处温暖的细节,体现在每一次问题的解决。从打通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到引导企业科学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从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发证慢、查证难、补证烦的问题,到规范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从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解决基层缺技术、缺资源、缺人才等困难,到解决康养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再到推进电工证书整合……多方面的难题解决、多层次的激励保障,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让各类人才更有成就感、获得感,持续点燃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

困难群众在哪里,人社服务就在哪里。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提供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提高西藏技师学院师资能力……把最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确保新征程上同样“一个也不能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桩桩群众“急难愁盼”事情的切实解决,一系列民情民意的有效回应,彰显着人社为人民的决心和导向,推动着人社温度和民生热度同频共振。

(四)

“一窗办理就办好了,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很是方便。”“时间短速度快,点赞!”群众的赞叹,见证着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带来的深刻变化,体现着行风建设带来的明显改变。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在于她勇于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和锤炼自己。坚持刀刃向内改作风,进行自我革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短时“阵痛”留给人社部门,把长期便利带给群众,释放出人社服务的巨大活力。这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

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也是改革的突破点。群众期盼什么,改革的靶向就对准什么。从一件事“一次办好”到免申即办“一次不跑”,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就近可办”到“上门帮办”,从“现场认证”到“静默认证”,从持续推进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到大力推动异地事项“跨省办”、服务下沉“就近办”、特殊情况“上门办”、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探索“免申即办”,人社系统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改革方向,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务服务改革,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跑腿次数多、办结时限长、办事程序繁、办事排队长等困扰群众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也极大地提升着群众获得感。

“只要眨眨眼、点点头就办好了认证程序。”山东老人王天平谈起“静默认证”,赞不绝口;“用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群众可精准定位、一键导航,一查即准、一找即对。”手指一动,让河南的小伙子朱明没有为“找不准办事点、不知该带啥资料、不知还能办啥事”的问题发愁。一句句感叹,一次次点赞,是人社服务带来的便利,是人社改革的必然效应。

2020年11月,“人社日课”正式上线。“查不到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怎么办?”“所有欠薪行为都可以信用修复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何进行转移接续?”每天一问,每日一课,“人社日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载体,以卡通漫画、图解、音视频等形式,从细微处着眼,从细节处入手,既方便受众随时学习了解,也可以收藏分享,在润物无声中传递人社服务的温暖、人社政策的温度。

“你的养老金是这样算出来的!”“曾在不同省份工作过,退休在哪领取养老金?”“灵活就业人员如何领取社保补贴?”故事性文案,通俗易懂的语言,人物漫画、情景对话、动画视频、绘制图表等形式,接地气的“看得懂算得清”宣传,让不少劳动者的切身权益得到了保障。“通过方言和围裙上的宣传语,我晓得多缴多得!”一位来自农村的群众由衷赞叹。

服务好不好,基层体验最直接。去群众家里“喝大碗茶”“坐小板凳”、去一线走流程看现场、暗访调研,以人社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体验“好不好”找问题、查难点、寻堵点,多形式多渠道听真实声音、看真实情况,推动人社服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提升,让经办更符合群众需求,让服务更贴近民心。

2021年4月,一则处长送外卖的新闻冲上热搜第一。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拜师外卖小哥,体验一天送外卖的感觉。有网友评价,身临一线才能真正体会劳动者的不易,才是真调研、办实事。一位基层干部感慨:“对群众的一些小事,看深一些、看透一些、做实一些,就能拉近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能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电子劳动合同的推广和应用进入快车道。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的出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便捷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护航。宁夏、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应用,积极拓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模式,实现了劳动合同签订、解除、变更“网上办”,个人签名“手机办”,劳动关系、社保、就业等多项业务“打包办”,大大优化了企业和劳动者办事流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办实事就是要实打实、往实里办。从坚决杜绝“说了就是做了”“做了就是落实了”现象到防止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增加基层负担等错误做法,再到防止“低级红、高级黑”……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让实事办得更实、更有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强。通过清理整顿和备案工作,大幅压缩涉及城市的创建示范活动数量,切实让基层从不必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越是赞扬声很多的情况下,“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这也是人社系统的自我提醒、自我鞭策,更是永不停歇的动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仅是要警醒人社系统干部不能忘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更是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系统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

(五)

南京市民陈燕华在网上签署了一份承诺书,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注册消防工程师报名全流程。这种变化,得益于江苏省人社系统推行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少了奔波之苦,少花了时间和金钱,但办事体验更好了。”“一次简单的承诺就搞定,效率更高了。”

一份小小承诺书,减少的是群众的忧心,增加的是群众的放心。这承载的是信任,彰显的是治理能力,更体现出制度机制的持久力量。

“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阵风”式的突击,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贯穿“十四五”时期乃至更加长远的发展进程,是人社系统时时对表的明确要求。

从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到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从提升社保卡服务到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从拓展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发展空间到推进人社快办建设,用制度尺子定规矩,用制度框子促发展,用制度的卡尺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以规则的红线为灰色地带竖起围墙。全方位、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为人社治理找到了抓手,增强了决策的稳定性、工作的连续性,更让制度思维成为一种基本的思维,释放出人社各项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的支撑,让群众对未来有更稳定的预期。

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在哪里,制度就跟进到哪里;人社事业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制度的完善就到哪里。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开展社保卡“一卡通”创新应用示范……着眼新问题新矛盾建立长效机制,在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出台一批行之有效、群众得益受惠的政策和制度,把服务群众贯彻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受惠面、提升影响力。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突出了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突出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体现的是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鲜明的实践特色。

制度的设计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治理的脚步需要跟上发展的节拍。为群众办实事,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政策。出台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文件,持续为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支持;加快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便利化改革;探索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破解新业态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制定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规范创建示范工作……一次次的制度推进,一次次治理机制的完善,不断推动着为群众办实事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制度是根本。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推动着各项制度的创新完善。制度的力量,又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人社治理更有水平,让人社事业发展更有质量。

(六)

东风浩荡满目新,砥砺奋进正当时。

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这是号角,也是鞭策,更是责任。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走在新的赶考路上,迈向新的百年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广大人社系统党员干部高扬人民至上的旗帜,以更大决心,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民生工程,为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贡献人社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