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忠魂励万代

2022-06-14 17:42:14 作者:杨德堂 来源:
分享到:

铁铉(1366年—1402年),邓州人,回族。明洪武年间,由太学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机智灵敏,奏对详明,尤其善于决断疑难案子,被朱元璋视为栋梁之才,赐字“鼎石”。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抗拒造反篡位的燕王朱棣,坚守济南,几乎要了朱棣的命,又与朱棣的燕军战于济南西南东昌,斩燕军大将张玉,杀敌一万多,燕军大败,只好退回北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绕道攻取南京,即帝位。八月,燕军计擒铁铉,押至南京。明成祖朱棣亲自审问,铁铉背立庭中,强颈瞑目。朱棣令其面北一顾,终不可得;朱棣劝铁铉投降,铁铉却大骂朱棣是篡贼。朱棣大怒,逐将铁铉剸膝劘面,寸磔于市,时年37岁。

明成祖朱棣死后两年(1426年),他的孙子朱瞻基即位,为明宣宗。朱瞻基顺应民意,立即追谥铁铉为“忠烈”。

明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朱翊钧下诏“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与乡”。济南官府先在华阳宫为铁铉塑像,后在西门内建七忠祠,内祀铁铉及礼部尚书陈迪等七人。济南人还把铁铉视为“城隍爷”,供奉在城隍庙里。此后,山东、河南多地纷纷为铁铉建祠、塑像、修衣冠墓,祭念这位忠烈名将。明万历二年(1574年),南阳知府霍维荩,知县成逊于府西关建二忠祠,祭祀张巡和铁铉。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抚郧阳的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作《二忠祠碑》。

清乾隆皇帝即位后,又追谥铁铉为“忠定”。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在济南大明湖北岸创建铁公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山东学政翁方纲作《铁公祠记》。同治三年(1864年),济南知府萧培元重修铁公祠,并塑铁铉像。自此,大明湖铁公祠成为全国名胜之一。

铁铉的家乡邓州,为铁铉建祠就更早了。据传,朱棣在位时,邓人就在小东关铁铉故居塑像祭祀铁铉,但不敢直称“铁公祠”,而称“关帝庙”,故庙里的“关公”不是丹凤眼、卧蚕眉,而是怒目圆睁,金面堂堂。这就是邓州流传几百年的“关帝庙里敬铁铉”的故事。

早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邓州知州、上海人顾名儒就在邓州外城东南隅创建了铁铉祠,他的族弟顾名传作《创建铁公祠记》。这是邓州官方创建铁公祠的最早记载。此后,邓州铁公祠历经近百年,春秋祭祀,香火旺盛。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知州陈良玉在《顺治邓州志》中,把“铁祠春烟”列为邓州八景之一。

过了33年,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邓州知州万傃、同知李延弼、吏目张樾在南阳知府朱璘授意下,重修铁铉祠,夏五月开工,冬十月告成。朱璘有《重修铁忠烈公祠堂记》,万傃有邓州八景诗,其中一首为《铁祠春烟》。

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邓州知州陈大年因铁公祠之处偏僻低洼,不易扩建。遂移建铁公祠于大东关喜施庵西边(今城区第一初级中学处)。当年农历十一月动工兴建,历时两年,共建殿厅、仪门、厢房等二十余楹,于1721年农历三月落成。八月二十九日举办仪式,将旧祠木主迎入新祠内,同时并祀唐忠烈名将张巡于左,匾曰“二忠”,联曰:“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当日,“从官以下万人罗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民团司令丁叔恒于此建私立双忠中学,二忠祠不复存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冬,经县政府会议通过,将小关东关帝庙改为铁公祠。

铁铉的壮烈殉国,其事迹垂之丹青,其精神传颂千古。从铁铉身上折射出的“忠烈”文化,成为后人做人处世的楷模,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清代举人姚之琅在《铁公祠》一诗中写道:“苍天正气钟邓土,睢阳与公千载同。明社已迁祠不废,刲羊奠醴鸣鼔钟。”

铁铉的“忠烈”精神,在当代也很有借签意义,毛主席就说过:“铁铉这个人很有气节。”为了纪念张巡、铁铉两位忠烈名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邓州市在扩建花洲书院时,于百花洲畔创建了双忠亭。2021年又于小东关铁公祠旧址复建双忠祠,新建的双忠祠为仿明清建筑,两重院落,占地6500多平方米。布局合理,建筑精良,既是一处缅怀先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胜地,又是邓州一处靓丽的文旅景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