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还停留在过去,人已走到梁庄口小公园,我从中间的甬道步入,满眼绿意,道路两侧一簇簇的马蹄金青翠欲滴,真想躺下去染一身春色,却害怕破坏了一片和谐和宁静。公园内常绿植被居多,广玉兰树和塔松错落有致,一年四季吐绿纳翠,惹人喜爱。放眼望去,一丛丛石楠火红耀眼,紫叶李一树梨花,紫荆花串串馨香,护城河两岸杨柳依依,柔枝垂地,柳絮迎风飞舞,绿了河水,醉了游人。
疫情尚未真正解除,小公园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大都全副武装,口罩封口,在公园的长凳或草地上或躺或坐。我见状也不停留,边走边看园内的宣传牌,一一读下去,意兴阑珊。邓州古八景:红崖胜概,竹洞禅关,湍水渔舟,六门返照,铁祠春烟,花洲霖雨,金山浮翠和禹庙晴岚。古八景中花洲霖雨为八景之首,花洲书院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范公知邓,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永存。花洲书院的名气虽不如全国四大书院,但范公在邓兴办书院,设馆授学,使邓州文风兴盛,至今不衰。闻名全国的南阳作家群,邓州籍的作家贡献不小,以姚雪垠、韩作黎、李孟岩、周学忠、周熠和新锐作家周大新为代表的新老作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邓州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与梁庄广场和小公园隔河相望的,就是邓州市政府精心打造的4A级景区花洲书院,每年春节前后是书院的旅游旺季,游人如织,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隔河望去,院区内虽然花团锦簇,亭台楼阁,却不见游人,因疫情影响花洲书院仍未开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遥想当年览秀亭和花洲书院就在邓县老一高(如今的花洲实验高中)院内,一个小亭子,一潭池水,都灵气十足,文风学风日盛。
沿花洲书院外的护城河一路向北,在烈士陵园西南的一段残缺的城墙上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突破口”几个大字。这是1948年桐柏军分区解放军攻打邓县时留下的痕迹,电影《小花》中的赵永生就是当年的攻城勇士,“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的歌声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散,书写着古城一段英雄的历史。
享受久违的阳光,感受岁月静好。行走中,顿觉心旷神怡,长时间困守在家的郁闷之气早已荡然无存。我早就渴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就在小城实现吧。我来到邓州湿地公园,湍河湿地,空气清新,是市民休闲健身之所在。湍河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古城的周围,一路蜿蜒南去。湍河发源于内乡县翼望山,自北向南流经内乡,邓州和新野三县,至新野城郊乡湍口村,注入白河。如今邓州市修建了橡胶坝提升水位,水流湍急。经过治理,水质向好,野鸭在水中游弋嬉戏,留鸟和候鸟随季节迁徙和停留,四季鸟声不断,叽喳鸣叫,惹人怜爱。
湿地公园内湍河边已有不少垂钓者,他们架起鱼竿急不可耐地享受垂钓的乐趣,河边和公园内大人和小孩健身游玩的不少,不时有戴红袖章的园区工作人员用高音喇叭提醒人们:自觉佩戴口罩,违者罚款。我漫无目的地在公园内四处溜达,绿树掩映,花草争艳,两处运动场地大门紧锁,以往的日子,打篮球、羽毛球和跳舞的人很多,疫情使人们放慢了生活节奏。
从湍河湿地公园到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因为邓州有一个编外雷锋团而名扬全国,曾上过央视。如今,这里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雷锋精神在邓州大地生根发芽,一代又一代人传承接力。
不知不觉,天已黄昏,附近的彩虹桥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古城的夜色也是如此美好,让人留恋。春日里,畅游邓州古城,如捧读一本厚重的大书,细细品读,回味无穷。
在邓州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亲眼见证了邓州发展的突飞猛进,城市框架越拉越大,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和高铁交错纵横,城市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古城邓州正以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靓丽迷人的姿态,喜迎八方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