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桂芬二姑走了。我一直想提笔,为她写点什么,却迟迟没能写上只言片语。
1938年6月,二姑出生在邓县曹营村,其父曹东扶是河南筝派著名的演奏家。
二爷曹东扶幼时就跟着父亲曹怀清学艺,曹怀清会唱大调曲子,擅长扬琴、坠胡演奏,常走村串乡,卖唱糊口。到20岁时,二爷已经学会了不少大调曲子、河南坠子唱段,掌握了坠胡、扬琴、三弦、琵琶、古筝等乐器演奏技法。二爷唱功丰厚、嗓音洪亮、吐字讲究,字、声、情、腔的功底扎实,被誉为“曲子状元”。
二姑七八岁时,二爷就时常带着她,二姑慢慢会了不少曲子,对古筝的旋律熟悉时,二爷就教她指法开始弹古筝了。
二爷很严厉,但二姑喜欢父亲教她弹筝,他总能让她学得快还爱学。小时候不会简谱,都是二爷弹两三句她就跟着弹,二爷弹得好听,二姑喜欢听所以学得也快。二爷强调要集中精力,不开小差,小时候别人家的大人带孩子看戏总会买点小吃带着,二爷从来不会,还常对别人说:“我家小妮来看戏,就是来专注看戏的。”
二爷常说“人演筝,而不是筝演人”,平时练筝一定要带着思想感情和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做到练功心不散,演奏心不乱,发于内而形于外,以内引外,以外促内,内外双练。二爷常提醒二姑,弹筝要大气,要有大家风范,不要小家子气。
二姑少年时就进入邓县烟厂包香烟,贴补家用。后来烟厂倒闭,生活无着,在开封任教的二爷就把她介绍到民众曲剧社当学员,后来先后在开封市曲剧团、河南省曲剧团任古筝演奏员。
年轻时,没有琴房,只能到处找地方练琴。最初在剧团时,每天凌晨就起来,为不影响别人休息,就远远地躲在后院练琴,从天不明练到天亮,琴上都是满满一层霜,手指头冻得僵硬。日常空闲时,就在大通铺上,用两床被子撑着古筝练琴。卖戏票的票房平时没人,是一个三角房,只能坐下一个人,二姑经常躲在里边练琴,有一次开电门时被电门击中,磕破了头。
有人曾问二姑,弹古筝最难的是啥?她说是坚持,不怕吃苦。二姑说她坚持每天练个把钟头,手上的功夫要保持住,否则就丢了。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二姑以一朵花的姿势,活出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最终,二姑成功了,曹家之女,芬芳天涯。
1990年10月,二姑应香港邀请,参加了我国南北四大派古筝汇演。每首曲子结束,观众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场面感人肺腑,让人热泪盈眶。
香港亚洲艺术季专辑在“民族音乐引发新灵感”一文中说:“河南派代表人物曹桂芬,显示出了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学者风范,高山流水是一种意重于情的演绎。曲子的结构也比山东派似乎更严谨些。筝的体积虽小,音色却同样嘹亮、沉着、深厚。” “曹桂芬的技巧手法似乎更为精炼,身为曹派宗师曹东扶之女,她的演绎具有学者风范。”
省文联委员李蔚“贺曹派古筝继承人曹桂芬赴港演出成功”赋诗一首:高山流水韵味长,曲牌联奏吐芬芬。弦上十指泻珠玉,嵩岳古调溢香江。
1994年3月,台湾举行“古筝与竖琴之夜”音乐会,二姑应邀参加。在台湾素有“筝乐泰斗”“筝乐之父”之称的梁在平先生,当时虽已84岁高龄,但他兴致勃勃连看两场演出,并赋诗相赠:河南筝师曹东扶,大名久仰无缘会。幸有哲嗣曹桂芬,来台献奏高艺随。逸响清雅功夫隽,中州古调真精粹。为人和蔼技术纯,豫派幸选好传人。
但负有盛名的二姑低调为人,从不张扬。二姑先后在开封市曲剧团、豫剧团、京剧团、歌舞团和省曲剧团工作,无论到哪里,大家都知道她是个大好人,与世无争。在省曲剧团,她与前辈任清芝老师都弹筝。她虚心、谨慎,对伴奏互相谦让,与任老师真正做到了同行是一家。有个资深记者深有感慨地说:“曹老师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默默耕耘几十年,我有感而发,满怀激情,一定要把她为国家、为人民的重大贡献写出来!”
一位养花的人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二姑就是这样的人,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路遥说:“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或许,平凡才是人生唯一的真相。
如今,这个平凡的人走了。风吹细雨纷纷飞,雨打桂花滴滴泪,朵朵皆忧伤。
二姑,一路走好。在天堂,祈愿您和二爷弹一曲高山流水,弹出我们对您们的永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