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慕周大新先生盛名,却一直缘悭一面。
我们最初的交往缘于一封书信。2007年,在文友的鼓励支持下,历经数月艰辛,终将近年来发的文稿整理成册,拟取名《耕耘路上》。
带着出书前的喜悦和紧张,我十分谦卑地请人指点。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讲,尤其对于准备出书的我来讲,能请到名家为新书作序或题词(字),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自豪和幸福。于是,经文友点拔,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展纸握笔,一封求字(序)的书信便跃然纸上。
大新兄:
刻忙!
我是邓州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从一个农村教师,到教体局办公室,一直与文字打交道。工作之余,喜舞文弄墨,在各级媒体发了一些稿子。现整理汇集成册,欲取名《耕耘路上》。
我知道,您是家乡走出去的佼佼者,更是吾辈心中的旗帜和榜样。还有一点,您对家乡、对家乡的文学青年尤为关注和厚爱,这已成为家乡人人皆知、津津乐道的事情。因此,恕我冒昧,斗胆恳请百忙之中,对这个小册子予以过目、斧削,如果可能,请为我作个序或写几句话,足矣。
拜托,谢谢。
书信写好后,小心翼翼地折叠,装入信封。投寄月余,未见回音。我便做着正常的事情,根本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我知道,周大新,崛起于南阳盆地的文坛巨擘、著名作家,在国内外都颇具盛名;而我,乃一介无名小卒,况且与之素昧平生,如此心存奢望求序请字,肯定是异想天开。
我不再心存幻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忽一日,办公室转来一封信,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处”。一阵莫名的狂喜,迫不及待拆开,一段笔酣墨畅、苍劲有力的文字,让我眼前一亮。
涂强同志:
你好!
来信收悉。文稿已读,很好,有地方特色,有家乡风味。因近段太忙,无暇作序,就写两句推荐词吧。请谅解。
周大新
展开另一页纸,周大新为册子题写的推荐词犹如龙蛇走笔:写官员写农民写教师,写出人生千种状态。写欢乐写悲苦写酸楚,写尽世间万般心境。
之后的每年春节,我总短信拜年,遥寄祝福。周大新是有“信”必复,虽然只有“新春吉祥”“牛年大吉”寥寥几字,但让我这个“半掂笔杆儿”的爬格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从此,抛却杂念、致力从文的信念也坚如磐石。
丁酉年初秋的一个上午,我终于在一个特殊的场合见到了周大新。他高高的个子,略显消瘦的面庞,有神有情的双眸,透露出军人铁一般的刚毅、果断。
寒暄后,他关切地询问了我的工作、生活,并不停鼓励我。临行时,他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文学这条路走着很艰辛,你这么忙,还能坚持,真是不容易!以后有啥需要我的地方尽管说。”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溢美的词语,简短的几句话朴实、真诚、有味儿,诚如其创作的小说那样,散发出一种清新与鲜活的泥土味道,却又饱含着一股殷殷的关切之情,滋润着浓浓的乡音、乡情。
后来,随着工作调整,我由局办公室调入师训科任科长。因处于个人爱好,更处于工作需要,经领导同意,试办了一份系统交流资料,取名《邓州师训》,旨在为全市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于是,把前几期邮寄北京,恳请周大新题写名字。周大新看后啧啧称道“原汁原味的家乡味道”,并挥笔而就。
短短的几个字,是对家乡教育的极大关怀,更是对我本人的认可和错爱。于是乎,工作之余,我继续笔耕不辍。数月后,由40篇文章所汇集而成的作品集《沿途风景》尘埃落定。
远在千里之外的周大新先生,在浏览了集子后,挥如椽大笔,欣然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