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善恶相伴。
世事纵横,真假交织。
有道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
因盗窃一个面包,他服刑19年。大主教招待吃住后,夜半三更他偷走了大主教的银质餐具,看着被警察抓回的窃贼冉阿让,米里哀大主教说:“你只带走了餐具,我一同送你的银质灯台为什么不带?”
警察和冉阿让都愣在那里:抓错了人?为什么大主教以善报恶?
事实是,警察此时此刻抓到的是真窃贼,窃贼当年并不是真坏人。
大主教的灵魂救赎,让窃贼冉阿让洗心革面。
这是大主教在真假善恶面前的假戏真做。
二
病床上,病危妈妈期盼数年寄人篱下的女儿归来。冉阿让请求守护的白衣天使:“说她女儿已回来,就在门外,怕传染,不能马上进来!”白衣天使直接拒绝。因为,白衣天使是上帝的女儿,决不撒谎。
然而,仅一夜之隔,白衣天使却撒谎以假乱真。明明逃犯就站在她身边的窗帘背后,面对警长的厉声恐吓:“有人看见冉阿让来这里了!”白衣天使却摇了摇头。因为她看到床上这个善良无助的可怜女人,就死在警长无情的执法行为里。此刻若不说谎,警长就会再次杀人,甚至比杀人更不可救药。
三
面对一次次以怨报德,冉阿让再次把被捆绑双手的警长腕上的绳子割断:“你自由了。”警长一脸迷茫:“为什么?”面对迷雾笼罩的善恶真假,警长来到河边,用手铐把自己锁上,投身河底。
善恶的可怕力量,不在于别人知不知道,只在于自己内心的安宁与恐惧。
米里哀大主教把传家宝送给窃贼,来自他善良博大心胸的安宁。
沙威警长把糊涂和罪恶,连同生命一起投进河底,缘于他迷茫内心的惶恐。
浪漫现实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用浪漫表现美,但更美的表现,是刺刀见红的现实,是去伪存真的善恶,是真伪都去不掉的生活。
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董卓看中吕布欲得之,虎贲中郎将李肃牵着赤兔马为董卓劝降吕布,夸大其词说降吕布。
天下皆知董卓狼子野心,李肃却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把吕布木偶般灌得酩酊大醉。面对老友“推心置腹”指点迷津的吹捧,吕布信以为真,如坠云雾中,砍下被自己鞍前马后称作父亲的丁原头颅,投奔董卓,此后怎能在江湖安身立命?
违背天伦,吕布不义。真假颠倒,李肃行恶。
五
董卓谋逆,废旧主立新帝,司徒王允欲图之,只是忌惮吕布。李肃又是一马当先,来助杀董卓。
无脑吕奉先,一戟直刺董卓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董卓谋逆活该挨刀,只是李肃啊李肃,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李肃可善?坑蒙拐骗。李肃是恶?为国除奸。真假李肃,善恶难辨。
仁厚刘皇叔,不报吕布辕门射戟之恩,却面对有意饶恕吕布的曹操,撂下一把杀人不见血的无影刀,让曹操杀了吕布。
其中真假善恶如何区别。
六
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九死一生把阿斗递于刘备。备将其子掷之于地道:“为这孺子,几损我一员上将!”赵云见状,跪地而泣:“云虽肝脑涂地,无以报主公也!”想那刘玄德,半生漂泊,仅得此阿斗一子,掷之于地,在赵云看来,怎不感天动地?
然而,玄德掷子之时,怎能不拿捏好分寸,既不“掷”伤了儿子,又能掷痛大臣为其死心塌地舍命疆场的忠心!
此间虚实实实让人思索。
七
诸葛亮过江东联吴抗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无不以假乱真。
韩信成败在萧何,董卓兴亡有李肃。
夜尽昼至,周而复始;日月轮转,未变亘古!太阳何曾阴晴,月亮哪有圆缺!所见阴晴圆缺,皆为视力所限,站位错觉。
善恶大道,你中有我;世事真假,黑白交错。
欲擒故纵,擒之者真,纵之者假;欲扬先抑,抑之者虚,扬之者实。见善不全是善,闻恶未必是恶。
大主教高山仰止难以攀登,沙威忏悔投河过于壮烈。
小草自重托珠露,真也;高山不言举九天,善也;铜以吕布勿二心,丑也;仿效李肃毁三观,恶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