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到南阳七一游园时,不由眼前一亮。
十几年前初次去时,只有东门和南门,门口是只能容一人通过的不锈钢隔离通道,感觉很不方便。这次不一样了,门口及四周护栏全部拆除,行人进出游园,有不少出入口,便利多了。
七一游园比较袖珍,被两路一河环抱呈三角形,南边是七一路,东边是文化路,自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的是梅溪河。因此人们称为三角公园。又因其临着七一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将其称为七一游园,如今已定名为七一游园。
游园靠近七一路旁边的是一排高大挺拔的雪松,茵茵绿草如毯。园内簇簇女贞,四季绿叶常青,间或穿插种植了紫薇花树,供人休息的长廊上方是一个花架,攀援而上着经年的紫藤花,显然她们已是久居此地的老住户了。有居民称,春天紫藤花盛开,一串串紫色的花蕊悬挂在绿叶藤蔓下面,风铃般迎风摇曳,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格外绚烂明艳。紫藤花喜爱热闹,她们扎着堆儿怒放,每串花间距非常近,密密匝匝呈帘幕状,挂满整个花架,串串花儿迎风摇摆,你推我攘地上下左右舞动,如同紫色的瀑布,吸引广大居民前来观赏。
在游园里,发现有几棵一人合抱粗的榆树,它粗壮高大,枝叶繁茂,生机盎然,很是显眼。不禁感慨良多,如今在农村都很少见到的榆树,却在城市游园里巍然挺立。看到它,能勾起一些美好或苦涩的回忆,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时的榆树是宝树,榆钱儿、树叶、甚至树皮,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在游园提升改造中榆树没有被除掉,这是决策者的良苦用心,也是留住乡愁的一种具体体现。
城市游园的功能意义,除了观赏自然景观的美好,还有其内在的使用价值,那就是能够为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创造更多的幸福。七一游园把游园观赏自然景观之外的意义挖掘出来,并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游园中间有个广场,所谓广场,其实是相对意义上的,由于整个游园本身就比较狭小,广场自然也相应地成比例缩小,看起来和普通住宅的两间卧室大小差不多。广场周围是绿色的景观树,高低错落地把广场包围起来,大约七、八十平方米的广场,却成了一群热爱跳舞的人们施展自我的平台,无意之中也成了游园的一大亮点。
一台可充电音箱摆放在旁边一较高的地方,音响一开,随着悠扬的乐曲声,我的目光被好几对在广场跳交谊舞的大叔、大妈吸引,只见女士们穿着鲜艳的服装,男的都是一袭黑衣,成双成对,轻移脚步,踏着节拍,翩翩起舞。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们没有粉丝,居民与游客就是观众。旁边一个身材苗条,身穿黑色连衣裙的女士,正在耐心地教一位男士舞步,一招一式很是用心,男的也很配合,汗湿衣衫地认真练习。
在公园的西侧,梅溪河岸由过去的土坡改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半坡还有供人散步观水的亲水步道、护栏,河水清清,唱着欢歌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去,河岸上也有护栏、花树,太阳能路灯,健身步道。以前的梅溪河是臭水沟,当时也不知道叫梅溪河,多么充满诗意的河名啊,只有现在的环境和设施,才配得上梅溪这个称谓,实在令人流连忘返。
紧临梅溪河岸步道的树荫下,一老者面前放着一桶刚刚熬制好、冒着热气的黑乎乎膏液,正用小勺一勺勺挖出往一巴掌大、摊开的圆白布上倒,抹匀后往身旁一裸露上身的中年男士腰部贴去;旁边不远处,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正在认真地为一老人脚趾缝滴药水,后边依次还坐了两位老人,这大概是治脚气修脚的;大妈身旁一位老人戴着墨镜,在面前地上铺一红布,两个大大的黑字“观相”,一看就知是算命先生,半天也没见有人来找他观相,没有生意,人显得无精打采。
再往里,健身器材上有人在锻炼、树荫下有打牌的、下棋的、唱戏的……游园显得既热闹又安静。
归来路上我在想,虽然七一游园面积不大,却能满足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等需求。街头“小游园”,转角“小花带”,承载“大民生”,赋能“复兴梦”,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